教育考試中短測驗的分析方法——基于兩種項目反應理論方法的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教育考試中短測驗的分析方法——基于兩種項目反應理論方法的比較研究 出處:《中國考試》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測量 短測驗 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 摩根模型
【摘要】:教育考試中專題、短測驗等形式是命題的一種主要方式。對這類測驗的分析,可以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和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入手。本研究分別選取Rasch模型和Mokken模型對某高三文科綜合地理試卷進行分析比較。使用Winsteps和Xcalibre軟件進行Rasch分析,得到難度、信息量、項目功能差異等參數;使用MSP軟件進行Mokken分析,得到正答率和同質性系數。比較兩種結果,得出以下結論:(1)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以正答率對題目排序與參數項目反應理論以難度排序一致;(2)而有個別不符合參數項目反應理論標準的題目對提高測驗質量同樣有意義,不應被刪除;(3)進行維度檢驗和題目篩選時,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標準比參數項目反應理論標準更加嚴格;(4)兩種理論的項目功能差異檢驗結果一致。
[Abstract]:......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
【基金】: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基于PBL理論改進心理教育測量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批準號:黔高教發(fā)[2011]28-1) 貴州師范大學精品課程“心理測量”建設項目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4.74
【正文快照】: 1前言采用專題的方式命題是現代考試中的一種常見的方式,如高考英語全國卷中聽力、閱讀、寫作等內容均可視為一個專題;文科綜合試卷中,政治、歷史、地理各成一個專題。這些專題的題目數量都很少,如英語試卷中聽力20題、閱讀20題、寫作2題;文科綜合選擇題中政治12題、歷史12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涂冬波,蔡艷;信息函數在標準參照測驗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雷新勇;;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模型及其在教育考試中的應用[J];考試研究;2006年03期
3 辛濤;;項目反應理論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考試;2005年07期
4 楊建原;柏檜;趙守盈;;計算機自適應測驗開發(fā)的程序研究[J];中國考試;2012年03期
5 趙守盈;何妃霞;陳維;羅杰;關丹丹;;Rasch模型在研究生入學考試質量分析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劉欣,徐海波;國外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的回顧與展望[J];統(tǒng)計教育;2002年01期
7 張金勇;何妃霞;;教育測驗中學生能力水平與測驗項目難度的Rasch模型分析——個體能力與題目難度之間的對應關系[J];當代教育科學;2012年12期
8 晏子;;心理科學領域內的客觀測量——Rasch模型之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9 張軍;;非參數項目反應理論在維度分析中的運用及評價[J];心理學探新;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南山;;基于IRT模型的數學學業(yè)成就水平測試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辛濤;;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業(yè)評價:測量理論的價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包佃清;蘇文;;一種自適應測試中曝光度的控制算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4 陳剛;;基于案例的推理:智能授導系統(tǒng)研究的新方法[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10期
5 王祖浩;楊玉琴;;基于Rasch模型的“化學實驗認知能力”測驗工具編制及測評研究[J];化學教育;2012年09期
6 呂昌武;徐慶華;;基于區(qū)分度的計算機智能組卷的研究與應用[J];華章;2010年11期
7 鹿士義,余嘉元;當前HSK中若干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探討[J];漢語學習;2003年04期
8 高懷勇;金桂林;;項目反應理論及其在計算機自適應測試中的應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9 程艷;曾繁建;許維勝;;項目反應理論模型及其問題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唐志華;胡建庭;徐瀝泉;;現代班集體建設考察與驗收的統(tǒng)計模型[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鵬;計算機模擬心理咨詢病例系統(tǒng)的編制及現代測量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運明;國人健康風險模型及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潘海燕;現代測量理論在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共性模塊研制中的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易元祥;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蔡圣剛;人格測量中的概率展開理論及其研究方法[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鹿士義;漢語水平考試(HSK)的DIF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付志慧;多維項目反應模型的參數估計[D];吉林大學;2010年
8 楊玉琴;化學學科能力及其測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徐寶;基于題組判別參數的題組反應模型的參數估計及其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崔國濤;中考改革的數學建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小兵;基于遺傳算法的在線考試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偉;計算機自適應測驗技術的探索與實現[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倩倩;IRT在《現代教育技術》題庫構建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白文瑾;關節(jié)炎PRO量表的研制與評價[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王星喬;基于測量模型的化學平衡知識的認知診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謝勇;基于Flex的自適應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屈型杰;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測驗的初步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施黨輝;小學生自信問卷的初步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享;小學生學習焦慮測驗的初步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潘奕嬈;改進的最大優(yōu)先指標及在計算機化自適應診斷測驗中的應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顧海根;一種新的測驗形式——計算機自適應測驗[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5期
2 何蓮珍;張潔;;多層面Rasch模型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CET-SET)信度研究[J];現代外語;2008年04期
3 J.A.Keats,陳富國;Rasch的測驗理論[J];心理學報;1990年03期
4 晏子;;心理科學領域內的客觀測量——Rasch模型之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5 田清源;;主觀評分中多面Rasch模型的應用[J];心理學探新;2006年01期
6 劉麗平;王文杰;郭世寧;;計算機自適應考試(CAT)系統(tǒng)題庫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2006年03期
7 羅冠中;;Rasch模型及其發(fā)展[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小釩,弭曉菊;高;A理論課教學的測評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2 樊麗儉,馮振宇;科學評價考試成績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3 劉拓,鞠頌東,屈波,陳秀平,周亞俊;用教育測量原理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02期
4 ;教育測量中的一些基本概念[J];上海教育科研;1982年07期
5 白純潔;;教育評價及相關概念之思辨[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張群良;張繼榮;;淺談教育評價概念及其相關關系[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7 于全訓;馬先;高洪濤;;教育統(tǒng)計理論在評估統(tǒng)考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2期
8 張慶林;試論主體教育[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9 張琴;;論中外教育評價思想的發(fā)展[J];文教資料;2006年29期
10 許樹聲;葉斐斐;李文婧;;學生成績正態(tài)分布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姝君;;教育測量及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思考[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張青民;歸慶明;孔紹文;;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測試評估系統(tǒng)[A];數學及其應用文集——中南模糊數學和系統(tǒng)分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卷)[C];1995年
3 吳愷中;原新鳳;薛永福;劉維奇;;試卷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A];模糊數學和系統(tǒng)成果會論文集[C];1991年
4 臧宏琦;劉進書;;試卷質量分析初探——畫法幾何課程試題分析[A];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yè)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 教學論文)[C];1995年
5 宋青;肖軍軍;;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試卷考核質量評價[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劉永芳;;用護理結果指導護士進行健康教育[A];全國燒傷早期處理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劉紅云;;多水平項目反應理論模型的應用[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張龍祿;馮小君;葛煒;章文杰;祁義霞;許復貞;葉國英;;護理職業(yè)教育實訓基地標準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周險峰;;近現代教育心理化科學化的探索——艾偉學科心理實驗活動述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齊梅;;考試與教育評價理論的沿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合;暨南大學社:重點出擊教育心理領域[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王凌;2004:知識產權司法要案回顧[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3 曉雪;改革后的考試是個什么樣?[N];中國婦女報;2001年
4 記者 楊云慧;云南:要實現五個突破[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素質教育要突破五個方面[N];云南日報;2000年
6 張小蘭;國際漢語教學與能力標準頒布[N];中國文化報;2007年
7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尹后慶;加強基礎教育科學管理的戰(zhàn)略舉措[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劉曉冰;教育類圖書走勢推測[N];大眾科技報;2002年
9 ;這試簡直沒法考了![N];科技日報;2001年
10 ;師德飄落 是量化考核的錯嗎[N];中國教師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蓮;基于HSK數據對核等值法與其他等值方法的比較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大可;考試分析系統(tǒng)和標準化題庫的設計與實現[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2 林旭;全國統(tǒng)一考試結果的分析與利用[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3年
3 王希年;中學數學學習能力測驗難度設計的理論與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黃正玉;高中物理能力傾向測驗難度設計的理論與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文舉;基于遺傳算法的自動組卷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青;聯機考試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欒好利;基于局域網的計算機考試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東北大學;2006年
8 袁桂霞;試題評價模塊的設計與實現[D];蘇州大學;2006年
9 梅林;基于SOA的題庫與試卷質量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10 黃穎;試卷分析理論與實踐探討[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3532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5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