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育思想研究的中西比較及其方法論啟示
本文關鍵詞:老子教育思想研究的中西比較及其方法論啟示
【摘要】:老子教育思想過去很長時間在我國一直處于潛隱狀態(tài),20世紀90年代之后老子教育思想才開始被教育學研究所發(fā)掘,并逐漸在教育學理論的本土建構方面展現(xiàn)出潛力。西方學者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爾與老子哲學的共鳴,榮格、馬斯洛、羅杰斯對老子思想的心理學挖掘,李約瑟對道家科學思想的獨特看法,對于我國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從另外的視角給予了啟示。在中西研究對比中凸顯了既往研究結果的障礙與貫通、研究中情感因素的疏離與貼近等對研究進程所產生的不同效應。中西比較也啟示我們,有必要尋求教育學立場的老子思想研究,以老子提倡的思維方法來突破成見和拓展研究視野。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09
【正文快照】: 一、中國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歷程(一)老子教育思想的潛隱及其原因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國教育史不能不談的問題,相比之下,老子教育思想在中國長期以來都是處于潛隱狀態(tài)。僅以20世紀為例,陳青之1926年編寫的《中國教育史》中指出:“老、墨二人的言論關于政治方面較多,關于教育方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樊浩;;“‘德’—‘道’”理型與形而上學的中國形態(tài)[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魯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馮文全;馮碧瑛;;論孔子對老子德育思想的借鑒——基于《論語》與《道德經》的解讀[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4 譚維智;;道德教育的非知識化路徑——道家的知識觀及其道德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楊啟亮;論先秦道家的自然主義教育觀[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6 于述勝;道家教育智慧的現(xiàn)代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趙吉惠;論儒道互補的中國文化主體結構與格局[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8 譚維智;;試論老莊道德教育的“減法”原理[J];教育學報;2008年02期
9 譚維智;;論莊子對知識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的認識[J];教育學報;2010年04期
10 何群群;丁道群;;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與中國道家思想[J];心理學探新;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2 孟慶瑜;;論分配關系的稅法調整機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3 強昌文;;政治協(xié)商的內在機理[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4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李毓章;;德國近代泛神論繁榮的精神緣由——以埃克哈特與斯賓諾莎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韓傳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郭梅;趙黎;;孔子的為師之道對現(xiàn)代教師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邱扶東,王書會;自我及其相關概念的心理學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強;;道德資源整合與網絡道德建設[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吳永遠;;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幸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陽縣為個案[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3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4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5 田文利;;論國家倫理是警察倫理存在的正當性基礎[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蔡美輝;;中日傳統(tǒng)私學中的蒙學教育比較研究——以私塾與寺子屋的比較為中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劉瑯瑯;;信息哲學視域下的網絡倫理建構[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孔軍;;泰州學派性習論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馮瑞;中國競技體操制勝規(guī)律探驪[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潔;我國強制戒毒模式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小妹;唐·德里羅的小說《白噪音》中死亡恐懼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9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迪;試論當代中國信仰問題及危機的消解[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董琦;德國PISA測試結果及其引發(fā)的反思[J];德國研究;2003年01期
2 于述勝;道家教育智慧的現(xiàn)代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周曉靜;朱小蔓;;知識與道德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6期
4 譚維智;;論莊子對知識在道德教育中的價值的認識[J];教育學報;2010年04期
5 孫正聿;;辯證法:黑格爾、馬克思與后形而上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曉紅;;道家思想對大學生自我和諧的啟示[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2期
2 ;宋蘭影:道家自由精神及其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J];小學德育;2010年02期
3 鄧雅學;;道家智慧與學校管理——評桂林德智外國語學校張檸校長的治校方略[J];廣西教育;2010年29期
4 李祖紅;論道家思想的“自然觀”及其相關的教育思想[J];滁州師專學報;2003年03期
5 洪慧鳴;;由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比較所引發(fā)的思考[J];黑河學刊;2011年06期
6 曹鳴岐;道家思想與心理咨詢的本土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李建新;《老子》的教育蘊意[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4年04期
8 申衛(wèi)革;;教育學立場:教育學走出困境的路徑[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9 王g,
本文編號:1194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9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