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作用——以《莊子》“和”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道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作用——以《莊子》“和”為中心
【摘要】:道家文化蘊涵著豐富而又深刻的心理健康思想和智慧,以《莊子》"和"思想為中心,探究其內涵并結合實際加以轉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對構建"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哲學系;安徽財經(jīng)大學思政部;
【關鍵詞】: 《莊子》 和 心理健康教育 輔助作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2YJC710068) 安徽省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工程省級建設項目(2011szkjsgc9-8;2011szkjsgc2-4) 安徽財經(jīng)大學教研項目(Acjyzd201119)
【分類號】:B844.2;B223
【正文快照】: 道家文化蘊涵著豐富而又深刻的心理健康思想和智慧,以《莊子》“和”思想為中心,探究其內涵并結合實際加以轉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對構建“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莊子》之“和”“‘和’是標志天、地、人的和協(xié)(諧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衛(wèi)國;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雪軍;;《老子》認識論芻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吳曉雷,馮維;我國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與問題探討[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魏青;論挫折教育的特征與原則[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5 陳彩芹,吳清時,林艷麗,鐘碧紅,葉艷荷;76例乳腺癌病人心理狀態(tài)分析和心理干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年22期
6 植鳳英;社會心理學中關于社會態(tài)度改變的研究述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張菡;王洋;;談網(wǎng)絡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活動的異化[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洪冬美;中學教師的應付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吳玲麗;;癌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個性的評析及干預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年03期
10 熊應菊;張希文;楊素芝;李群;石曉梅;尚麗英;季軍;楊鳳琴;余德獻;;精神分裂癥發(fā)病誘因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展;;群體動力學理論在安全生產(chǎn)工作中應用的思考[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鄧如陵;;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大學生學習心理輔導的目標追求[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汪青松;社會主義精神富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張玖青;楊萬里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何善蒙;魏晉情論[D];復旦大學;2005年
5 范愛賢;漢語言隱喻特質[D];山東大學;2005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劉軍平;張岱年哲學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房秀麗;李二曲理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鐘尉;先秦兵家思想戰(zhàn)略管理特質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張禹;排球運動員智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文清;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2 李紅燕;認知方式與閱讀水平對文章標記效應影響的實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萍;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維東;談中國哲學氣論對繪畫氣論的影響[D];山西大學;2003年
5 張巖;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其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6 譚柏華;黃干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7 鮑彩蓮;試論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寰;論孔子的“安人”之道[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9 張方;先秦兩漢“天人合一”觀述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吳丹;試論李翱《復性書》的心性思想[D];蘇州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隋淑紅;;莊子,借靈魂一對逍遙從容的翅膀[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7期
2 李康洙!韓國;莊子的知識論[J];孔子研究;1994年01期
3 高新民;《莊》《易》關系論析[J];甘肅高師學報;2003年06期
4 胡家祥;《孟子》與《莊子》思想傾向之比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張涅;戰(zhàn)國至清代《莊子》思想研究觀點類編[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莊海洪;《莊子》的現(xiàn)代生命力——評蔡志忠《莊子說——自然的簫聲》[J];職大學報;2004年01期
7 袁珂;《莊子》的神話與寓言[J];中華文化論壇;1995年03期
8 朱任飛;風:大道的解說——《莊子》以風喻道的文化考察[J];求是學刊;1998年01期
9 高照;《莊子》能使你快樂[J];華夏文化;2002年04期
10 劉百泉;《莊子》及其編撰思想[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媛;;論《莊子》中的審丑意識[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松來;周興泰;;《莊子》道論三題[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田云剛;李衛(wèi)朝;;對話的和諧意蘊[A];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07年山西省哲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德建;;推介《老子傳真》——一部功力深厚的老子《道德經(jīng)》研究力作[A];中國鹿邑老子學會——海峽兩岸李氏懇親會論文集[C];2003年
5 李亞東;;圣哲老子[A];老子故里話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6 戈國龍;;老莊修道思想勾提[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7 于民雄;;自然與自由——莊子“相忘于江湖”解[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8 金春峰;;老子的道論[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9 付粉鴿;;論老莊的自然生命價值觀[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10 龐樸;;四圣二諦與三分[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國華;從《莊子》的后現(xiàn)代意義說起[N];人民日報;2009年
2 陳鼓應;《莊子》注譯與我的體會[N];光明日報;2009年
3 劉永強 傅沖;《莊子》的語言觀[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楊義;《莊子》還原[N];中華讀書報;2009年
5 薛冰;跟隨愛蓮心讀《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王洪波;傅佩榮:認為莊子消極厭世是一種誤解[N];中華讀書報;2009年
7 陳引馳;難以置信的“創(chuàng)見”[N];東方早報;2010年
8 記者 柳娜 張成龍;于丹崆峒縱論儒道兼濟[N];平?jīng)鋈請?2009年
9 梅莉;中國哲學與道家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與更新[N];中華讀書報;2010年
10 ;莊子的世界與世界的莊子[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媛;《莊子》丑意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紅;《莊子》闡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瑞;《老》、《莊》復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仰和芝;生存與和諧[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志剛;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D];吉林大學;2007年
6 葉蓓卿;莊子逍遙義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高深;《莊子》與《圣經(jīng)》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馬顥;“順物自然”——《莊子》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周曉東;先秦道家名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10 黃蕓;戰(zhàn)國政學關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娟;朱熹“存天理,滅人欲”及其當代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劉偉鵬;《管子》思想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靜;康德“三大批判”二律背反的解決及其現(xiàn)代意義[D];安徽大學;2006年
4 韓英麗;淺析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正義思想[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楊國安;論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王美玲;孟子正義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戴葉萍;技術發(fā)明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8 湯艷;論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許淼;動的天人合一[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廖曉娥;“不義者幸�!≌x者不幸嗎?”[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91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9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