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較及其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19:31

  本文關鍵詞: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較及其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陶行知 杜威 生活教育 區(qū)別


【摘要】: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的實用主義教育觀點。陶行知立足于中國國情和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發(fā)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生活教育理論。兩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緊密聯(lián)系,又有明顯區(qū)別,并具有現(xiàn)實的啟示作用。
【作者單位】: 河南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關鍵詞】陶行知 杜威 生活教育 區(qū)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1JD710089)
【分類號】:G40-059.3
【正文快照】: 美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教育理論,打破了以“學校、課本、教師”為中心,機械、呆板的傳統(tǒng)教育桎梏,將教育的內(nèi)涵外拓到社會生活中,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歐美等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陶行知作為我國生活教育派的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麗;生活與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譚德禮;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周紅安;;杜威教育思想當代意義探討中的誤區(qū)[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11期

4 胡繼淵;;讓教育走向生命世界——杜威與陶行知生命化教育觀的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令英;;現(xiàn)代大學生生活素質(zhì)的缺失與對策分析[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邢偉榮;盧靜;;論教育哲學的困境與出路[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7期

3 陸開悟;唐柏林;;大學生生命情感異化的現(xiàn)狀及成因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7期

4 董曉婭;;童年的呵護:一種基于童年邊緣化問題的教育態(tài)度[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王曉宇;;優(yōu)化高校德育教育體系[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7期

6 尹慧;曹樹真;;教育幸福的意蘊與路徑[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3期

7 羅儒國;;教學與生活的關系辨正[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唐強奎;;基于資源整合下的大學生價值觀理論建構與教育實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劉雅;;教育在審美中重拾自信——基于教育與生活的對話與理解[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傅小平;宋娟;;小學英語課堂導學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緒陽;語文德性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熊華生;為了兒童的幸福與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閻亞軍;知識教學與學生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胡春光;學校生活中的規(guī)訓與抗拒[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麗群;論知識準入課程中的國家介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吳燕丹;生命關懷視野下調(diào)適性體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閆艷;交往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蔡幸福;陶行知與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茂平;民間組織的道德整合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娜;語文教學中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行;高校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的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D];蘇州大學;2010年

4 徐琳;在中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會霞;缺席的童年[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紀學校德育的發(fā)展趨勢[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卓;后現(xiàn)代主義對當今學校道德教育中“交往”問題的解讀[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鐘一平;教師權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傅龍華;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蘇鴻;;從“大歷史”的角度重讀杜威[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徐小洲,張敏;杜威對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批判與繼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01期

3 元青;杜威的中國之行及其影響[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4 吳健敏;杜威的教育思想對20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影響[J];教育評論;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刊稿約[J];生活教育;2007年06期

2 董寶良;;試論陶行知與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3 曹恩迪;;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及其生活教育理論述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4 劉好蘭;;陶行知與杜威教育思想比較[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5 黃海;;學習陶行知,促進汕頭教育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論叢;1988年04期

6 陳本銘;關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動的評價[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7 廖瑜;;關于“生活教育”的思考[J];今日教育;2005年09期

8 孫丹年;;假如陶行知是重點中學校長[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歐陽文珍;;陶行知與杜威教育思想比較[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1991年03期

10 陳隆高;關于評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幾個問題[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生;;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2 周洪宇;;日本學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3 熊菲;;陶行知教育思想——創(chuàng)造教育的指南[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4 黃仁賢;;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墨學淵源[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5 那一德;;研究和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 促進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6 閻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與我國現(xiàn)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7 戴自俺;;我們今天還迫切需要陶行知——淺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8 李清華;;試論陶行知的人格魅力及現(xiàn)實意義[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葛為紅;陳翱;陳宏聲;;堅持學陶 推進研陶弘陶(節(jié)選)——對當前陶研工作中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A];第六期全國陶研骨干培訓班文集[C];2001年

10 郭小萬;;讀后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海濱;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N];福建日報;2001年

2 記者 李沙青;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會在昆成立[N];云南日報;2010年

3 全國政協(xié)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程天權;平等、質(zhì)量、區(qū)別[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陳平;培育“生活教育”的土壤[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卜之;我們是否拋棄了陶行知?[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王鶴伸;農(nóng)村中小學生期盼生活老師[N];中國教師報;2006年

7 汪文;我省將在全省實施“三生教育”[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蘇軍;日常生活的技能該老師教?[N];文匯報;2010年

9 楊捷;走進杜威的思想深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楊東平;傳承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許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機與救贖[D];蘇州大學;2009年

2 蔡幸福;陶行知與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吳亮奎;文化變遷中的課程與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海軍;誰來榮耀生活[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旭耀;學校教育與人的幸福生活[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鄭艷萍;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4 張玉梅;論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彬彬;生活能溢出教育的味道嗎[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8 任偉;生活德育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四川大學;2006年

10 趙芳芳;羅弨重群育思想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0902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902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3de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