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制約教師角色轉換的因素與應對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7-03-22 09:15
本文關鍵詞: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制約教師角色轉換的因素與應對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角色提出新的期望,教師的傳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因此,教師要盡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換自身角色,發(fā)揮新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和比較法,在借鑒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制約教師角色轉換的因素及應對策略。 論文由五個部分構成:第一是引言,闡述教師角色轉換問題的提出依據、研究意義、文獻綜述和研究方法;第二是教師角色轉換系統(tǒng)模型的構建,界定教師角色這一概念,提出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轉換的系統(tǒng)模型;第三是比較分析新舊課堂條件下教學過程與教師期望角色的差異性,透析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五方面的變化及其教師角色的轉變;第四是探討影響教師角色轉變的制約因素,教師角色轉換受到教師、學生、學校等不同因素的制約,從認知和心理差異、教學結構和模式變化、師生雙方素質和能力缺失以及學校的管理機制和外圍環(huán)境上進行了探討;第五是提出應對之策,涉及到教師教學理念更新與心理調適、重建教學內容結構與改革教學方式、培養(yǎng)和提升師生雙方素質與能力、配套改革與環(huán)境建設等四個方面內容。
【關鍵詞】:新課程 教師角色轉換 制約因素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20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6
- (一) 選題依據12-13
-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12
- 2.個人興趣和研究背景12-13
- (二) 研究意義13
- 1.理論意義13
- 2.實踐價值13
- (三) 文獻綜述13-15
- 1.國外對教師角色的研究13-14
- 2.國內研究概況14-15
- (四) 研究方法15
- 1.文獻研究法15
- 2.比較研究法15
- 3.參與性觀察法15
- (五) 創(chuàng)新之處15-16
- 一、 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轉變的系統(tǒng)模型構建16-20
- (一) 教師角色概念界定16-17
- 1.角色與教師角色的內涵16
- 2.教學過程中教師功能與角色類型16-17
- (二) 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轉換的系統(tǒng)模型17-19
- 1.教師角色的形成與轉換機制17-18
- 2.教師角色形成與轉換的系統(tǒng)模型18-19
- (三) 教師角色轉變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19-20
- 二、 新舊課程教學過程比較及其對教師角色轉變的期望20-27
- (一) 師生關系的變化與角色轉變20-21
- 1.從強調控制與服從轉變?yōu)槊裰、和諧的師生關系20
- 2.教師從“權威者”變成“平等中的首席”20-21
- (二) 教學內容方面變化與角色轉變21-22
- 1.從注重知識的絕對性、確定性轉變?yōu)閺娬{知識的相對性、不確定性21
- 2.教師從“傳授者”成為“創(chuàng)新者”21-22
- (三) 教學方式上變化與角色轉變22-23
- 1.從單一化的講授法轉變?yōu)槌珜ё灾、合作、探究的多元學習方式22
- 2.教師從“知識的主導者”成為學習的“組織者”22-23
- (四) 教學管理變化與角色轉變23-24
- 1.從強調規(guī)范統(tǒng)一轉變?yōu)閺娬{以人為本23-24
- 2.教師從“管理者”成為“合作者”24
- (五) 教學評價變化與角色轉變24-26
- 1.從重結果,輕過程轉變?yōu)閺娬{重過程,重發(fā)展24-25
- 2.教師從“唯一評價者”成為“評價參與者”25-26
- (六) 列表對比26-27
- 1.在新舊課程環(huán)境下,教學過程差異性對比26
- 2.新舊課程環(huán)境下,教師角色差異性對比圖26-27
- 三、 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制約教師角色轉變的因素分析27-34
- (一) 教師對新課改的認知偏差與心理抵制27-28
- 1.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慣性制約接受新的教學觀念27
- 2.阻抗情緒制約教師角色轉換27-28
- (二) 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慣性效應28-30
- 1.以大班授課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仍是“一統(tǒng)天下”28-29
- 2.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尚未根本轉變29
- 3.生搬硬套的教學模式浮于形式29-30
- (三) 師生雙方素質與能力的缺失30-31
- 1.教師現代教學技能欠缺30
- 2.師生課堂對話能力和合作能力有限30-31
- 3.學生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不強31
- 4.學生自主學習效能低下31
- (四) 學校教學管理機制與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31-34
- 1.學校科層式教學管理對教師產生束縛31-32
- 2.教學評價制度改革滯后32
- 3.傳統(tǒng)教學文化影響根深蒂固32-34
- 四、 促進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轉變的應對策略34-41
- (一) 教師教學理念更新與心理調整34-35
- 1.加強教學理論學習,促進教學觀念轉變34
- 2.自我激發(fā)內在動力,實現教師角色認同34-35
- (二) 重建教學結構與改革教學方式35-36
- 1.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35
- 2.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彈性組織形式35-36
- 3.結合實際改革教學方法,倡導多元化教學模式36
- (三) 培養(yǎng)、提升師生雙方素質與能力36-39
- 1.培訓教師教學技能,提高教師溝通能力、激勵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36-37
- 2.加強師生課堂合作與對話,構建學習共同體37-38
- 3.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8
- 4.發(fā)揮教師指導與服務功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38-39
- (四) 配套改革與環(huán)境建設39-41
- 1.實施人性化教學管理,,支持教師角色轉換,關注教師的發(fā)展39
- 2.建立服務導向,豐富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改革評價考試體系39-40
- 3.建設新型教學與課堂文化,為教師角色轉換提供“文化”沃土40-41
- 結束語41-42
- 參考文獻42-44
- 致謝44-45
- 在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5-46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朱迎春;基于有效教學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制約教師角色轉換的因素與應對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1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26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