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教育思想比較
本文關(guān)鍵詞:孟子荀子教育思想比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孟子 荀子 教育思想 性善論 性惡論
【摘要】:孟子和茍子分別以"性善論"和"性惡論"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礎(chǔ)。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強調(diào)由內(nèi)而外,"反求諸己"的自我教育;而茍子強調(diào)外在的禮義教化,"隆禮"、"尊師"。他們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儒家的"仁政"。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關(guān)鍵詞】: 孟子 荀子 教育思想 性善論 性惡論
【分類號】:G40-092
【正文快照】: 一、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礎(chǔ)比較作為先秦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礎(chǔ)是存在差異的,同樣在教育方法上也有不同。他們的教育思想都是以他們對人性的認識為基礎(chǔ)的,由于對人性認識的差異才造成了孟子和荀子教育方法的差異。孟子的人性論認為人性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謙;傳播學視野中的中國古代政治——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傳播觀為例[J];東方論壇;2005年04期
2 鄭易平;龔海林;;論政治參與的歷史演進[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方軍;荊琳;;論王符的人才觀與漢代儒學選貢制度化[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李保麗;韓非的管理思想及其啟示[J];河南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倪偉光;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對鄧小平?jīng)Q策的影響[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3期
6 郭劍鳴;文學公共領(lǐng)域:中國近世市民社會的一種雛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盧盛榮;試論我國傳統(tǒng)社會“歸返原典”的政治思維[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張曉芒;孔墨素質(zhì)教育標準的邏輯因素比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郭劍鳴;;論政治和諧與政治合法性的新模式[J];太平洋學報;2006年11期
10 鄭杭生,江立華;論中國古代個人與社會關(guān)系的思想[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長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2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與社會秩序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韓德強;論人的尊嚴[D];山東大學;2006年
4 吳濤;論西漢的《z@梁》學[D];復旦大學;2007年
5 張詠春;中國禮樂戶研究的幾個問題[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6 劉欣;物權(quán)法背景下的礦業(yè)權(quán)法律制度探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7 李擁軍;經(jīng)濟全球化與當代政黨政治發(fā)展路徑選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宇宙;王廷相的政治哲學[D];湘潭大學;2004年
2 李奕;荀子教育思想與“完全人”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周田田;韓非子政治思想與社會整合[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陳梓慕;試論公共管理視閾中的政治管理[D];西北大學;2006年
5 楊雄威;日暮途窮[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朱嘉林;江澤民國際戰(zhàn)略思想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涂平榮;孔子行政倫理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亞軍;孟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耿松;《大學衍義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周艷;孟子的性善論思想及其現(xiàn)代德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量;馮文全;;孟子荀子教育思想比較[J];管子學刊;2008年02期
2 梁宗華;論孟荀二子對儒家教育思想的發(fā)展[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吳榕青;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比較[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4 張景芝;孟子、荀子人性論教育思想之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5 王嶸;;試析荀子的教育教學思想[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7年02期
6 艾會波;;荀子教師觀辨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年11期
7 楊昌紅;;荀子的學習論思想[J];教育評論;1986年03期
8 雷衛(wèi)軍;淺談荀子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9 閻乃勝;;論荀子道德教育觀對孔孟思想的繼承[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張蓉;淺析《勸學》中的學習心理學思想[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夢瀛;;論荀子的教育目的[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陳桂生;;“教”的辨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黃明喜;;儒學教育社會化簡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張靜互;;孟子“禮”概念的三重含義——作為“門”、“心”、“人倫”的“禮”與其教育內(nèi)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陳德安;申國昌;;荀子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韓紅艷;;我國古代教育心理思想概述[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相力;卜然然;;略論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鄒大炎;;試論荀子的教育心理思想[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9 王陽安;;董仲舒“教化”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書業(yè);;論人類教育理想的三次轉(zhuǎn)換[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玉文 上海市育才中學;誠以待人則無不合道[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劉成娥 劉培濤;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進新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劉成娥 劉培濤;孔孟思想啟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孟子的“教”與“學”[N];中國教師報;2003年
5 趙躍先 山西師范大學副教授;荀子的化人之道[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本報通訊員 王艷華 本報記者 馬曉毅;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緣何做到停課不停學[N];光明日報;2006年
7 謝云;不想做園丁[N];人民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王海峰;擇賢師而厚習之[N];哈密日報(漢);2010年
9 陳建華;儒家教育思想與當代校園文化[N];貴州日報;2005年
10 劉行敏;從養(yǎng)成教育抓起[N];中國國門時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和;追尋生命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瑤曦;孔荀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閻乃勝;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時代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奕;荀子教育思想與“完全人”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謝義;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南昌大學;2008年
5 尹娣;荀子人性論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張墨涵;荀子教育哲學的理論建構(gòu)及其現(xiàn)實訴求[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彭菊玲;先秦儒家禮育與現(xiàn)代德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謝王彬;先秦儒家?guī)煹姥芯縖D];汕頭大學;2010年
9 唐艷艷;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王瑜文;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學思想[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50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65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