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教學管理是對學校教學的管理,它是伴隨著學校教學的出現而出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了學校教育教學,就有了教學管理。雖然北宋沒有形成系統(tǒng)而科學的教學管理理論,但卻有著豐富的教學管理實踐與經驗。研究北宋教學管理對當今我國教學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意義。然而,已有對北宋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它的教育教學思想,對其教學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且極為零散,特別是對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系統(tǒng)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本文著力于研究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概況,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其教學管理特點,并分析其發(fā)展動因,以期對當今的教學管理提供借鑒。 全文共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簡述了本研究的緣起與意義、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重點與難點。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本研究認為教學管理是中央、地方、學校各級教育教學行政部門以及師生根據教學規(guī)律和管理規(guī)律,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條件對教學系統(tǒng)各要素、各環(huán)節(jié)進行整合、優(yōu)化、協(xié)調等,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活動。這一概念有助于對教學管理主體和管理內容作全面的理解,從更廣的意義上把握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基本情況。 第三部分,北宋地方官學的教學管理概觀。本部分對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與目的、教學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教學管理的內容及措施等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第四部分,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特點及其成因。本部分主要論述了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以下特點:加強集權與適當分權相結合、重視道德與崇尚實用相結合、嚴格規(guī)范與適度自由相結合,并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論述了存在以上特點的原因。 第五部分,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現代啟示。本部分首先對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作了簡評,在此基礎上得出啟示,即在教學管理中做到集權與分權的有機結合、注重道德教育與培養(yǎng)實用人才相結合、正確處理規(guī)范與自由的關系等。
【關鍵詞】:北宋 地方官學 教學管理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52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2
- (一) 研究緣起與意義7-8
- (二) 研究現狀8-10
-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10-11
- (四) 研究重點和難點11-12
- 一、相關概念界定12-16
- (一) 地方官學12
- (二) 教學管理12-16
- 二、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概觀16-34
- (一)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與目的16-18
- (二)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主體及其職責18-21
- (三)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內容及措施21-34
- 三、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特點及其成因34-41
- (一)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特點34-37
- (二) 形成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特點的原因37-41
- 四、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現代啟示41-47
- (一)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簡評41-42
- (二) 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的現代啟示42-47
- 結束語47-48
- 主要參考文獻48-52
- 后記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堯賢;宋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原因[J];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袁征;宋朝中央和州郡學校教職員選任制度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1989年03期
3 金強,葛金芳;北宋文官政治與熙豐黨爭[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袁征;北宋改革派教育家胡瑗[J];河北學刊;1989年02期
5 宋鴻;宋代朋黨思想及其對北宋政治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6 張雪紅;;論宋代提舉學事司的創(chuàng)制與其在教育傳播中的督導功能[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張楚廷;論教學環(huán)境與課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1期
8 黃山松;宋代湖州州學與胡瑗的教改實踐[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9 魏本亞;胡瑗“明體達用”教育思想的哲學思考[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10 余連祥,沈建民;胡瑗的“蘇湖教法”及其當下意義[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韓鳳山;唐宋官學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雷;王安石的變法教育及現代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春生;兩宋官學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3 劉建國;胡瑗“蘇湖教法”及其現代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文娟;范仲淹教育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戴曉剛;宋代三次興學中的教學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范春s
本文編號:4814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48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