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自然”:當代學校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新轉向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22:01
近代以來的學校教育理論與實踐與工業(yè)化大生產同步進行,是現(xiàn)代性邏輯演進的一部分,因而內含了現(xiàn)代性的一些病癥,如與"自然"的割裂。這使得當下教育理論與實踐均關注"教育與人""教育與社會"兩大經典關系,而對"教育與自然"幾乎處于盲視狀態(tài)。實際上,無論人與自然的分離,還是學校與自然的分離,都不利于當下學校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理論上我們要加強教育與自然關系的研究,這將成為當代教育學發(fā)展的重要領域;在實踐上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及學生工作等均應重視與自然的融通,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學校教育對自然的遺忘
(一) 學校教育中人之身體的離場
(二) 學校教育與“天·地”自然之道的割裂
(三) 學校教育理論發(fā)展中自然的缺失
二、自然的教育意義
(一) 身體的教育價值
(二) “天·地”自然之道的教育價值
三、當代學校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自然”轉向
(一) “教育與自然”關系理論研究的興起
(二) 基于“教育與自然”關系的學校實踐探索
1. 學校管理的“自然”自覺。
2. 學科教學的“自然”溝通。
3. 學生工作的“自然”生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抽象的人”到“具體個人”——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中“人”的轉向[J]. 伍紅林.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1)
本文編號:3525226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學校教育對自然的遺忘
(一) 學校教育中人之身體的離場
(二) 學校教育與“天·地”自然之道的割裂
(三) 學校教育理論發(fā)展中自然的缺失
二、自然的教育意義
(一) 身體的教育價值
(二) “天·地”自然之道的教育價值
三、當代學校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自然”轉向
(一) “教育與自然”關系理論研究的興起
(二) 基于“教育與自然”關系的學校實踐探索
1. 學校管理的“自然”自覺。
2. 學科教學的“自然”溝通。
3. 學生工作的“自然”生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抽象的人”到“具體個人”——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中“人”的轉向[J]. 伍紅林.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1)
本文編號:3525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5252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