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術的小組合作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13:17
本文關鍵詞:基于信息技術的小組合作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研究性學習是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國的中小學普遍開設了研究性課程,并且作為必修課程貫穿于小學至高中整個基礎教育階段。以小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模擬了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過程,強調學習過程的參與和體驗,對傳統(tǒng)的重在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是一個突破,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在全國中小學蓬勃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背景下,如何為這一嶄新的學習方式設計評價體系,并以此指導學生的研究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本課題的研究意圖:針對小組合作研究這一特定的組織形式,從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普遍規(guī)律出發(fā),就如何研究、制定比較全面和適用的評價體系和操作規(guī)范進行探討,并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評價平臺以解決評價實施過程的效率問題。 基于以上研究構想,本論文通過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分析了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研究了各類研究性學習評價相關的理論,探討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和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確定了小組合作研究評價的目標體系、評價量規(guī)、實施過程和評價方式。 通過運用ASP.NET結合SQL SERVER的編程技術,本課題構建了松江二中研究性學習評價平臺。依托評價平臺,在高一年級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中進行了評價體系的實際運用和實效研究。通過評價平臺,不僅較好的落實了評價體系中的各項評價要求,也極大的提高了評價的效率。 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小組合作研究的評價體系的構建的主題研究,探索了如何保證研究性學習中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問題,提出了以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評價研究性學習,為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組合作研究 評價體系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34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前言6-13
- 1.1 背景與意義6-9
- 1.2 現(xiàn)狀的分析9-11
- 1.3 問題的提出11-12
- 1.4 目標與方法12-13
- 第二章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理論基礎13-23
- 2.1 研究性學習特點13-14
- 2.2 研究性學習評價理論14-16
- 2.3 過程性評價理論16-19
- 2.4 教育評價理論19-21
- 2.5 信息技術在研究性學習評價中的相關研究21-23
- 第三章 評價體系的確立23-34
- 3.1 評價體系的一級評價指標的確立23-25
- 3.2 評價方案的細化25-30
- 3.3 評價平臺的開發(fā)30-34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技術的小組合作研究的評價體系的實驗研究34-46
- 4.1 調查問卷分析34-39
- 4.2 實驗方案的設計39-40
- 4.3 小組合作研究評價的實施過程40-46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46-50
- 5.1 工作與成果46
- 5.2 帶來的變化46-48
- 5.3 體會與反思48
- 5.4 問題與展望48-50
- 謝辭50-51
- 參考文獻51-52
- 附錄52-62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62-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玉琨,李如海;我國教育評價發(fā)展的世紀回顧與未來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1期
2 沈小碚;教育教學評價研究的發(fā)展與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周國韜;論綜合學習課程的設置──日本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新發(fā)展[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關鍵詞:基于信息技術的小組合作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0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307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