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本文關鍵詞: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國國家層面的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了8次。總體上來說,前7次課程改革過于注重傳承主流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相對忽略。這次新課程改革,找到了實現這兩種文化傳承有機整合的途徑和機制。在課程改革的文化觀上,主流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并存;在課程改革的方法論上,處理好主流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互動關系。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主流文化 少數民族文化 傳承 民族基礎教育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強化民族認同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知識選擇”(課題號:08XMZ04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32.3
【正文快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在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始終面臨著如何處理主流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就是以漢文化為代表和載體的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文化的關系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民族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柳海民,孫陽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理性訴求[J];教育學報;2005年03期
2 陳時見;多元文化視域下的課程發(fā)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戎;試論語言社會學在社會變遷和族群關系研究中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蔣建華;走向政策范式的課程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1期
3 謝青松;陳光連;;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4 鄭英杰;湘鄂渝黔邊傳統(tǒng)體育與山寨文明進程[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5 吳燕丹,王建軍;大學體育“主、副項制”課程模式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劉婷;淺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和自然生態(tài)的保護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來自建設“民族文化生態(tài)村”彝族村寨的調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7 張傳燧;論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及其課程性質[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8 郭黎巖;;高師本科小學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劉暉;民族旅游對西部地區(qū)的影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10 王曉軍;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幾點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宏宏;平地女性與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馮昆思;試論云南歷史名人旅游資源及其保護與開發(fā)[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張曉瓊;變遷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4 陸啟光;壯族兒童社會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鐵志;德昂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6 張景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趙德光;現代化進程中云南石林阿詩瑪文化的轉型與重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陳立鵬;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9 張勤;中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和平;重慶歷史建成環(huán)境保護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遠平;多元文化空間沖突與融合的理論分析與區(qū)域實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于德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2年
3 聶卉;南寧城市旅游文化開發(fā)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1年
4 鄧紅;民辦回族幼兒園教師成長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付安權;東鄉(xiāng)族小學生漢語文學習困難與教學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陸春萍;失落的聲音[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吳燕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主、副項制”模式的深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彭文波;漢族、撒拉族初中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章光潔;白族農村社區(qū)中的基礎教育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徐陶;我國新時期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寬明;;關于粵東地區(qū)高中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接受度的調查[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梁杰;;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新課程改革的一點思考[J];中學語文;2003年09期
3 沈義良;;淺談新課程下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04年26期
4 師延苓;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與功能[J];吉林教育;2005年03期
5 譚敦舫;家校合作共同推進新課程改革[J];教育科研論壇;2005年06期
6 孔凡祥;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反思與重塑[J];教育科學論壇;2005年10期
7 馮素蘭;;新課程改革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反思[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年12期
8 黃斌斌;;重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校管理制度[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9 楊偉中;;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后勤制度的思考[J];學校管理;2005年04期
10 樸昌虎;;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指導[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濤;;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郝文鳳;;新課程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模式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 燕興權;;試論課程改革中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的途徑[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志前;;新課程·新技術·新變革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初中物理新課改的實踐及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子圣;;淺議課改中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陸守明;;農村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唐炎;郭禮;禹文;;運用“黑箱”理論對體育新課程改革的審視[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8 劉小輝;;新課程下數學教師發(fā)展的調查研究[A];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何魯偉;;摒棄傳統(tǒng)誤區(qū),提升教材內涵——對高中體育新課程教材處理的思索[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江蘇省泗陽中學課題組;;樹全新理念,求課堂之變——江蘇省泗陽中學“1+1”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洪云 王桃興;楚雄市穩(wěn)步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N];楚雄日報(漢);2010年
2 趙小雅;在反思中前行[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晴隆縣大田中學 華媛媛;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N];貴州民族報;2010年
4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學校 謝麗卿;堅定信念 強化意識 優(yōu)化方法 提高成效[N];山西科技報;2010年
5 任杰慧;新課程改革呼喚高素養(yǎng)的語文老師[N];中國改革報;2005年
6 蔣國和。ㄗ髡呦到K省白蒲高級中學校長);用科學發(fā)展觀把握新課程改革[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7 陳善哲 王娜;當新課程改革遭遇高考[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8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第一中學 董大肆;新課程培訓不是走過場[N];中國體育報;2007年
9 記者 羅霞;我省穩(wěn)妥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N];云南日報;2009年
10 楊梅;省錫中被教育部確定為高中新課程改革樣板校[N];無錫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萬偉;亦續(xù)亦斷[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代建軍;論我國當前中小學課程運作機制的轉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曹俊軍;反思與構想: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呂潤美;新課程地理學習過程性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玉賓;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合作文化的重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蘭;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師知識結構及發(fā)展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胡璽丹;教育轉型期中學生物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黃梅;基于三維目標的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薛國鳳;沖突與和諧[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雷芳;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師角色轉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蔡建忠;新課標下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玲;新課程改革下我國優(yōu)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映鵬;新課程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軍;新課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范永紅;新課程實施中地理教師反思性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阮茜;中小學校新課程改革中的的教師評價問題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媛;高中新課程中教師教學效能感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本章;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紅輝;高中地理新課程的知識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5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0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