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與英美新批評
本文關鍵詞:錢鐘書與英美新批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錢鐘書(1910-1998)和英美新批評派在二十世紀中外文論史上都十分引人注目。錢鐘書吸收中國傳統(tǒng)國學所不具備的很多西方科學知識,建立了一個橫跨東西,藝術、宗教、科學兼?zhèn)涞耐暾R系統(tǒng),得出了很多發(fā)人深思的創(chuàng)見。錢鐘書的文藝思想可以濃縮為其《談藝錄·序》中的十六字:“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他致力于發(fā)現(xiàn)和采擷中西文化的精華。新批評派的批評理論重視對文本的具體分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批評理論把文學作品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原因和作者心理原因,把讀者反應問題,,文學社會效果問題,文學作品群體特征及文類問題等等全部推到文學研究的門外,而只是把眼光唯一集中于文學作品的文本,這在二十世紀文藝理論領域具有革命意味。錢鐘書與新批評派的理論有很多的相通之處。本文試從錢鐘書“打通”的文藝思想入手來探索其對新批評派的接受,抓住新批評派的幾個關鍵詞“意圖謬見”、“感受謬見”、“反諷”、“隱喻”、“含混”,將它們與錢鐘書的文藝理論進行綜合比較研究,以探究新批評派理論對錢鐘書思想的滲透,或者說錢鐘書對這些理論的吸收、領悟與“化合”。 本文共分導言與文獻綜述,錢鐘書“打通”的文藝學思想及其對新批評派的接受,錢鐘書與新批評的“意圖謬見”,錢鐘書與新批評的“感受謬見”,錢鐘書與新批評的“隱喻”、“含混”、“反諷”,結語等五個部分。本文通過探討錢鐘書文藝學思想與新批評派的關系,不僅要探尋二者的異同,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文藝觀,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研究來探索一條更好的東西文學與文化交流的道路。
【關鍵詞】:錢鐘書 新批評 文藝觀 打通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I206.7;I0-03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導言和文獻綜述7-12
- 第一章 錢鐘書“打通”的文藝學思想及其對新批評派的接受12-22
- 1.1 近現(xiàn)代學人對西學的熱切關注12-13
- 1.2 錢鐘書“打通”中西的文藝學思想13-17
- 1.3 錢鐘書對新批評派的接受17-22
- 第二章 錢鐘書與新批評的“意圖謬見”22-34
- 2.1 新批評派的“意圖謬見”說22-25
- 2.2 錢鐘書的“心手相乖”、“心畫心聲總失真”與“意圖謬見”25-29
- 2.3 錢鐘書的“‘文章’與‘為人’之各有其‘真’”,與“意圖謬見”29-34
- 第三章 錢鐘書與新批評的“感受謬見”34-47
- 3.1 新批評派的“感受謬見”說34-37
- 3.2 錢鐘書的“預覺”、“先見”說與“感受謬見”37-42
- 3.3 錢鐘書的“斷章取義”說與“感受謬見”42-47
- 第四章 錢鐘書與新批評的“隱喻”、“含混”、“反諷”47-64
- 4.1 錢鐘書的“比喻之法,尚有曲折”與新批評的“隱喻”47-52
- 4.2 錢鐘書的“兩柄多邊”說與新批評的“含混”52-57
- 4.3 錢鐘書的“兩造爭訟”說與新批評的“反諷”57-64
- 結語64-65
- 參考文獻65-71
- 附錄71-72
- 后記72-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綿綿;;錢鐘書筆札墨跡兩題[J];收藏界;2011年07期
2 朱航滿;;通往巴比塔之路——記陸文虎和他的錢鐘書研究[J];軍營文化天地;2011年09期
3 封敏;;錢鐘書的翻譯人生[J];蘭臺世界;2011年14期
4 ;《管錐編》書名內含玄機[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18期
5 史順利;;名人的處世風范[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1年07期
6 海子;;錢鐘書評說諾貝爾文學獎[J];中外文摘;2011年18期
7 邊童;;錢鐘書、楊絳:在牛津的日子[J];留學生;2010年10期
8 ;來信[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8期
9 王冬云;;中國文壇上最“刻薄”的夫妻檔——錢鐘書與楊絳比較談[J];閱讀與寫作;2011年06期
10 高群;;百歲楊絳:有才有識 活得自在[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文虎;;至精至深 至純至正——懷念錢鐘書先生[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1)[C];1999年
2 余英時;;我所認識的錢鐘書先生[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1)[C];1999年
3 傅惠鈞;;錢鐘書比較修辭論[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4 劉建萍;;論陳衍對錢鐘書的影響[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5 胡德香;;解讀錢鐘書的文化翻譯批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夢芙;;魔鏡背后的錢鐘書——《容安館品藻錄》讀后[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7 白小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黎蘭;;“打通”與“自律”——從錢鐘書《圍城》的反“圍城哲學”說起[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宗廷虎;;錢鐘書的理解修辭理論[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10 李龍;陳粵;;美學和意識形態(tài)的虛妄——淺談保羅·德曼的“文學性”理論[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然;不問功名只問書[N];吉林日報;2005年
2 學生部基金會;我校舉辦追思錢鐘書先生系列紀念活動[N];新清華;2008年
3 記者 邱振剛;社科界紀念錢鐘書誕辰100周年[N];中國藝術報;2010年
4 王寧;今天,怎么紀念錢鐘書[N];人民日報;2010年
5 唐吟方;錢鐘書的三方自用印[N];中國文物報;2002年
6 李廷華;哀錢鐘書先生[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0年
7 武柏索;錢鐘書拒絕“著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柳漾 書評人;錢鐘書如何詮釋文學[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9 李洪巖;清華園中的錢鐘書[N];大眾科技報;2002年
10 楊志杰;也說錢鐘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新河;錢鐘書文學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許麗青;錢鐘書與英國文學[D];復旦大學;2010年
3 武新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古典傾向”[D];復旦大學;2004年
4 龔敏律;西方反諷詩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穎;“對話”語境中的錢鐘書文學批評理論[D];遼寧大學;2009年
6 季品鋒;錢鐘書與宋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7 臧運峰;新批評反諷及其現(xiàn)代神話[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仲謀;清代宋詩師承論[D];蘇州大學;1997年
9 王明科;怨恨:中國現(xiàn)代十位小說家文化反思的現(xiàn)代性體驗[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立新;現(xiàn)代知識分子作家在“群”中的自我體認與改寫[D];蘇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玲;錢鐘書與英美新批評[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俊林;錢鐘書小說創(chuàng)作綜論[D];西北大學;2001年
3 付澎;論《圍城》的辭格翻譯[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4 李昱雯;論《宋詩選注》的“順著說”與“接著說”[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許揚男;從同一性走向一體性[D];湖南大學;2009年
6 羅新河;旁觀與偏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艷;老吏治獄 爾汝群物[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鄭建軍;論錢鐘書的幽默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程捷音;抉發(fā)人類文化的本質[D];蘇州大學;2007年
10 石紅梅;人生智者的都市寓言[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錢鐘書與英美新批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8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