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暨馮友蘭誕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紀念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本文關鍵詞: 馮友蘭先生 清華大學 學術思想研討會 周年紀念 人文社會科學 國學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 誕辰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哲學史 出處:《中州學刊》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由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馮友蘭研究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暨馮友蘭誕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紀念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美國加爾文學院、南陽師范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
[Abstract]:From November 20th 2010 to 21st,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Feng Youlan Research Society and other institutions jointly organized the "Feng Youlan academic thought Seminar and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Feng Youlan's Birthday and death" held in Tsinghua University,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alvin College,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nan
【分類號】:B26
【正文快照】: 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由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馮友蘭研究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暨馮友蘭誕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紀念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美國加爾文學院、南陽師范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維志;;梁漱溟與馮友蘭[J];群言;2011年07期
2 紅魔;;清華大學校名的由來[J];晚報文萃;2011年15期
3 代安;孫世麒;;羊滌生 中國文化的“公”、“立德”與“和”[J];東方養(yǎng)生;2011年08期
4 曹樹明;;論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史史料學的貢獻[J];中州學刊;2011年04期
5 本刊記者;;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召開[J];語言科學;2011年03期
6 郝江波;趙蕾;;清香自出傲骨梅——追思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及其大學教育理念[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7 歐陽鶴;;清華百年賦[J];東坡赤壁詩詞;2011年04期
8 胡春良;;水木清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國際校園雕塑大展”[J];上海工藝美術;2011年02期
9 ;抉擇與考驗:百年清華的六大拐點[J];文史參考;2011年08期
10 智效民;;大師與大官[J];雜文選刊(上旬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鄂培;;馮友蘭先生與清華大學原哲學系的傳統(tǒng)學風[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白奚;;“全德之名”的理論價值——馮友蘭先生對“仁”的理解和闡釋[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李存山;;舊邦新命——馮友蘭先生的文化情懷和文化觀[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高秀昌;;馮友蘭先生重寫“中國哲學史”簡評[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陳戰(zhàn)國;;心態(tài)·氣象·意義——馮友蘭先生人生境界論分析[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6 余敦康;;馮友蘭先生關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的思考[A];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羊滌生;;“承百代之流,而合乎當今之變”——馮友蘭先生究竟屬于哪一家[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8 張運騰;張偉明;;發(fā)揮學生作用為“平安奧運”保駕護航——清華大學學生治安服務隊服務奧運工作紀實[A];熱誠獻奧運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奧運行動長效機制研究[C];2009年
9 田文軍;;馮友蘭文化觀芻議[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10 孫中原;;墨家“殺盜非殺人”的命題不是詭辯[A];中國邏輯思想論文選(1949—1979)[C];198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潔;作為教育家的馮友蘭開始引起學界重視[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記者張春海 通訊員李丹婕;重揚馮友蘭學術與教育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馮友蘭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N];光明日報;2005年
4 張毅攀 上海社會科學院;馮友蘭先生“人生四境界”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錢耕森;業(yè)師馮友蘭的幾點生平事實[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楊學功 北京大學哲學系;從事學術是為了擔當更重大的使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人民大學 宋志明;從馮友蘭看哲學觀念的更新[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8 記者 崔雪芹;馮友蘭著作盼出版[N];中華讀書報;2006年
9 易立亞(Hiria Ottino);航海日志[N];中華讀書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陳帆波;15年驗證鑄造一線的價值[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軍民;馮友蘭新理學體系的歷史哲學[D];安徽大學;2010年
2 靳志和;考慮板厚效應或材料損傷的裂紋尖端場[D];清華大學;1988年
3 唐立強;正交各向異性材料裂紋尖端場的研究[D];清華大學;1988年
4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南開大學;2010年
5 黃慶平;受對稱與非對稱載荷作用的軸對稱機械結構彈塑性應力分析的邊界元法[D];清華大學;1988年
6 劉文政;脆塑性結構極限載荷的計算與工程應用[D];清華大學;1989年
7 雷曉燕;三維彈塑性,彈粘塑性有限元與邊界元耦合數(shù)值方法及其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1989年
8 鄧勇;圓柱殼大開孔接管的應力分析[D];清華大學;1990年
9 姜葦;蠕變損傷裂紋尖端場與細觀損傷的聲學探測[D];清華大學;1989年
10 潘立功;自緊技術的理論和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198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龍昌;馮友蘭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武全;馮友蘭道德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小衛(wèi);馮友蘭生死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聶云;馮友蘭的孔子研究述評[D];西北大學;2011年
5 馬光耀;馮友蘭對中國傳統(tǒng)境界說的改造與提升[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瑩瑩;馮友蘭境界說之“我”與“自我”[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麗娟;馮友蘭《新世訓》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谷真研;馮友蘭教育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9 孫宇;“活東西”[D];蘭州大學;2010年
10 杜霞;清華大學衍生公司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75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7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