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交焦慮行為的社會工作矯正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社交焦慮行為的社會工作矯正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社交焦慮癥已經成為現在的普遍性社會問題,其影響與危害也正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意識到。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有大約3000萬人存在社交焦慮行為,在其中,兒童與青少年群體具有更高的發(fā)病幾率。而對于尚處在成長期的他們來說,社交焦慮癥也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后果。最近幾年,大學生因承受不了各種壓力而退學也已經成了街談巷議,在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眾多壓力中,焦慮尤其是社交恐怖障礙便位列其中,而且有愈發(fā)嚴重之勢。因此,本研究將對存在社交焦慮行為的大學生群體進行研究介入,嘗試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與社交關系。在實踐的基礎上,本研究介入大學生社交焦慮治療的過程中根據現實情況需要,在小組工作中的介入過程中,靈活運用了認知行為療法和團體干預法等方法,這些療法大多均通過游戲的形式呈現,在保證組員全身心放松的基礎上進行介入,保障介入效果的最優(yōu)化。而對于整個社工介入治療的過程來說,社工的全程控制力和技巧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在活動前的小組準備活動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后續(xù)的活動效果。因此本研究按照人本主義原則,堅持“以案主為中心”的思想,時刻考慮案主的真實想法,讓他們主動意識到自身的非理性情緒,更集中的參與到介入活動中。通過小組介入,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對服務對象的評估比較,表明他們的社交焦慮均有一定改觀。其后續(xù)發(fā)展還需要我們追蹤調查來進一步延伸和完善我們的工作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社交焦慮 小組工作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45.5;C91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緒論7-10
- 1.1 選題來源7-8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8-9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義8-9
- 1.3 研究介入方法9-10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0-16
- 2.1 國外研究現狀10-13
- 2.2 國內研究現狀13-16
- 第三章 小組工作介入過程16-28
- 3.1 小組工作目標16
- 3.2 小組工作設計16-21
- 3.2.1 小組成員遴選16-17
- 3.2.2 小組組員問題描述及原因分析17-19
- 3.2.3 項目設計理論依據19
- 3.2.4 項目設計原則、目標與計劃19-21
- 3.3 小組活動開展21-28
- 3.3.1 第一次活動:“緣來就是你”21-22
- 3.3.2 第二次活動:認識你自己22-23
- 3.3.3 第三次活動:眾人拾柴火焰高23-24
- 3.3.4 第四次活動:情緒尋實24-25
- 3.3.5 第五次活動:角色扮演25-26
- 3.3.6 第六次活動:飛得更高26-27
- 3.3.7 第七次活動:手牽手,,迎未來27-28
- 第四章 小組工作的評估28-31
- 4.1 組員滿意度評估28-29
- 4.2 量表評估29-31
- 第五章 結論31-32
- 參考文獻32-34
- 附錄34-45
- 致謝45-46
- 作者簡介4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妍;呂培瑤;劉志強;趙凌燕;許芳;;小學生社交焦慮和孤獨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11期
2 栗文敏;劉麗;;社交焦慮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08期
3 劉芳;;大學生社交焦慮特征探析[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4 李朝霞;楊孝;;大學生社交焦慮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胡麗蓉;胡碧蓉;;城鄉(xiāng)小學生社交焦慮與孤獨感比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8期
6 曹暉;曹聘;孫淑晶;王鵬;王大偉;;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9期
7 曹暉;肖偉;曹聘;劉敏;;大學生社交焦慮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曹暉;肖偉;;高校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研究探討[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秦匯豐;盧莉;;高師院校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刊);2009年01期
10 王曉丹;何嬌;陳旭;;社交焦慮威脅解釋偏差研究述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倩;黃敏兒;時勘;;增強情緒意識是否可以干預社交焦慮?[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璇;黃敏兒;;元情緒評價指導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喬昆;;甘肅農村小學生社交焦慮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賀立;;高中生孤獨感、自尊與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學英;盧家楣;;大學生情感表達和個人評價與社交焦慮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張大華;秦炯;韓穎;姜玉武;包新華;張月華;林慶;;癲癇兒童共患社交焦慮的現狀調查與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7 呂鋒;朱孔香;;城鄉(xiāng)大學生焦慮及社交焦慮的調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王小露;吳遠;;音樂療法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蜜;施鋼;宋京晶;;大學生社交焦慮與個性、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戈兆嬌;;自我表露與社交焦慮的關系[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潘林青 葉婧;微信“撂挑子”:反思不能止于社交焦慮[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科 李瓊芝;你有社交焦慮癥嗎?(下)[N];麗水日報;2005年
3 金丹輝 章會;遠離焦慮 接納自己[N];溫州日報;2005年
4 莫揚;社交障礙也是病[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5 呂文;治療社交焦慮癥的新型抗抑郁劑[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6 樊鳳輝;FDA批準帕羅西汀控釋制劑治療社交焦慮癥[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7 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對心理問題不能“防衛(wèi)過當”[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8 ;制造健康恐慌,是為擴大醫(yī)藥市場[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9 陳 軍;被愛拒絕真的“痛”[N];大眾科技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許書萍;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榮剛;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現狀及其心理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曹羌琴;青少年依戀、應對方式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志榮;農村高中生社交焦慮的現狀調查及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4 龍卿志;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高一社交焦慮學生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栗文敏;大學生社交焦慮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6 洪丹;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社交焦慮、應對方式調查與團體干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春梅;大學生社交焦慮障礙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曉曉;認知行為改變策略對高中生社交焦慮的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9 劉靜怡;社交焦慮個體對威脅信息的注意偏差現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10 譚宇軍;成人依戀風格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社交焦慮行為的社會工作矯正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0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2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