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天文教學實踐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9:57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學科,但天文觀測在實踐中經(jīng)常面臨諸多難題。結(jié)合豐富的天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內(nèi)容,把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應用到天文教學以及天文科普教育中,將對天文實踐教育的理念、方法、效果帶來重大變革。通過在天文通識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用現(xiàn)有的VR天文應用,為系統(tǒng)開發(fā)VR天文課件及VR天文實驗、構(gòu)建VR虛擬天文實驗室奠定了基礎。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0,39(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星圖”軟件的VR模式
(2)太空漫游-行星旅行記。利用VR虛擬星空和天文漫游應用,讓學生自行設計太陽系之旅,以視頻或幻燈片的形式,介紹太陽系某個主要成員(太陽、八大行星、冥王星)的具體情況(見圖2)。該實踐能讓學生利用VR應用沉浸式地制作課外作品,不僅能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行星的壯觀,也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其對課程的興趣。(3)太陽系外行星建模。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是天文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它同時也符合公眾對地外生命/文明的好奇。課程安排學生在相關課程內(nèi)容(太陽系外行星的發(fā)現(xiàn)方法、現(xiàn)狀等)講授完畢后,利用VR天文建模軟件Universe Sandbox構(gòu)建自己的太陽系(見圖3),并制作多媒體展示作品。
(3)太陽系外行星建模。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是天文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它同時也符合公眾對地外生命/文明的好奇。課程安排學生在相關課程內(nèi)容(太陽系外行星的發(fā)現(xiàn)方法、現(xiàn)狀等)講授完畢后,利用VR天文建模軟件Universe Sandbox構(gòu)建自己的太陽系(見圖3),并制作多媒體展示作品。3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虛實結(jié)合的水處理實驗教學建設[J]. 盛力,沈洪,施鼎方,徐竟成.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05)
[2]虛擬現(xiàn)實視角下的宇宙尺度體驗設計[J]. 張文昭,高健,高子豪,余恒,劉康,黃元,王鈺溪.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9(01)
[3]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防震減災基礎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的探索[J]. 陳健,姜紀沂,于曉輝,周洋,張莉麗.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8(09)
[4]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趙銘超,孫澄宇.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7(04)
[5]地球系統(tǒng)科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J]. 柯長青,肖鵬峰,李滿春,陸現(xiàn)彩,江靜,陶先平. 中國大學教學. 2016(10)
[6]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天文學研究[J]. 崔辰州,于策,肖健,何勃亮,李長華,樊東衛(wèi),王傳軍,曹子皇,范玉峰,洪智,李珊珊,米琳瑩,裘實,萬望輝,王建國,王甲衛(wèi),尹樹成,郝晉新,薛艷杰,劉梁,陳肖,張海龍,諶俊毅,喬翠蘭,蘇麗穎. 科學通報. 2015(Z1)
[7]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李建榮,孔素真. 實驗室科學. 2014(03)
[8]非天文專業(yè)《天體力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研究[J]. 汪海洪,羅佳,鐘波,鄒賢才. 教育教學論壇. 2014(05)
[9]科普場館中球幕影片的發(fā)展前景[J]. 劉茜. 科技智囊. 2013(07)
[10]我國高校開設天文學選修課的探索[J]. 姚建明.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17)
博士論文
[1]基于WWT平臺的天文教學模式研究[D]. 王琴.華中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虛擬天文臺天文教育平臺研究[D]. 劉高潮.華中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41215
【文章來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0,39(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星圖”軟件的VR模式
(2)太空漫游-行星旅行記。利用VR虛擬星空和天文漫游應用,讓學生自行設計太陽系之旅,以視頻或幻燈片的形式,介紹太陽系某個主要成員(太陽、八大行星、冥王星)的具體情況(見圖2)。該實踐能讓學生利用VR應用沉浸式地制作課外作品,不僅能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行星的壯觀,也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其對課程的興趣。(3)太陽系外行星建模。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是天文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它同時也符合公眾對地外生命/文明的好奇。課程安排學生在相關課程內(nèi)容(太陽系外行星的發(fā)現(xiàn)方法、現(xiàn)狀等)講授完畢后,利用VR天文建模軟件Universe Sandbox構(gòu)建自己的太陽系(見圖3),并制作多媒體展示作品。
(3)太陽系外行星建模。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是天文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它同時也符合公眾對地外生命/文明的好奇。課程安排學生在相關課程內(nèi)容(太陽系外行星的發(fā)現(xiàn)方法、現(xiàn)狀等)講授完畢后,利用VR天文建模軟件Universe Sandbox構(gòu)建自己的太陽系(見圖3),并制作多媒體展示作品。3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虛實結(jié)合的水處理實驗教學建設[J]. 盛力,沈洪,施鼎方,徐竟成.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05)
[2]虛擬現(xiàn)實視角下的宇宙尺度體驗設計[J]. 張文昭,高健,高子豪,余恒,劉康,黃元,王鈺溪.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9(01)
[3]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防震減災基礎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的探索[J]. 陳健,姜紀沂,于曉輝,周洋,張莉麗.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8(09)
[4]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趙銘超,孫澄宇.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7(04)
[5]地球系統(tǒng)科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J]. 柯長青,肖鵬峰,李滿春,陸現(xiàn)彩,江靜,陶先平. 中國大學教學. 2016(10)
[6]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天文學研究[J]. 崔辰州,于策,肖健,何勃亮,李長華,樊東衛(wèi),王傳軍,曹子皇,范玉峰,洪智,李珊珊,米琳瑩,裘實,萬望輝,王建國,王甲衛(wèi),尹樹成,郝晉新,薛艷杰,劉梁,陳肖,張海龍,諶俊毅,喬翠蘭,蘇麗穎. 科學通報. 2015(Z1)
[7]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李建榮,孔素真. 實驗室科學. 2014(03)
[8]非天文專業(yè)《天體力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研究[J]. 汪海洪,羅佳,鐘波,鄒賢才. 教育教學論壇. 2014(05)
[9]科普場館中球幕影片的發(fā)展前景[J]. 劉茜. 科技智囊. 2013(07)
[10]我國高校開設天文學選修課的探索[J]. 姚建明.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17)
博士論文
[1]基于WWT平臺的天文教學模式研究[D]. 王琴.華中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虛擬天文臺天文教育平臺研究[D]. 劉高潮.華中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41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412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