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現(xiàn)狀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20:27
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師范院校的根本任務,師范生的教學能力是反映其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物理學科來說,由于其學科的特性使得教師需要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從眾多的文獻分析中可以看出當前物理師范生在面對教學實踐時所反映的諸多問題,如在學校學到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適應于實際教學、對教學設計的過程研究不深入、資源挖掘能力不強、課堂反應能力不佳等。學科教學能力是師范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本文針對物理師范生的學科教學能力進行研究,旨在為貴州省物理師范生的培養(yǎng)提供參考和借鑒。本研究依據(jù)《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來定義物理教學能力,將物理教學能力劃分為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并結合中小學教師標準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2018年2月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fā)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和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2.0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yè)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編制了有關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調查問卷。論文的第一部分說明了研究問題如何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義及研究的現(xiàn)狀和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文章來源】: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
1.2.1 了解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
1.2.2 為提高師范生的培養(yǎng)質量提出建議
1.3 研究的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1.4 研究現(xiàn)狀
1.4.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4.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5 研究的內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獻研究法
1.6.2 問卷調查法
1.6.3 訪談法
1.7 技術路線
1.8 物理學專業(yè)師范生教師教育課程設置
1.8.1 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依據(jù)
1.8.2 教師教育課程的歷史演變
2 研究的相關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物理師范生
2.1.2 教學能力
2.1.3 物理教學能力
2.2 理論基礎
2.2.1 建構主義理論
2.2.2 認知-發(fā)現(xiàn)理論
2.2.3 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
3 問卷設計與實施
3.1 調查問卷的編制說明
3.1.1 調查問卷的設計依據(jù)
3.1.2 調查問卷構架
3.1.3 調查問卷的發(fā)放
3.2 訪談提綱的設計說明
4 調查結果與分析
4.1 問卷分析
4.1.1 問卷信度分析
4.1.2 問卷效度分析
4.2 物理教學的設計能力分析
4.2.1 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析
4.2.2 對課標、教材的認知能力分析
4.2.3 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分析
4.3 物理教學的實施能力分析
4.3.1 口語表達能力分析
4.3.2 體態(tài)語表達能力分析
4.3.3 板書能力分析
4.3.4 多媒體應用能力分析
4.3.5 課堂組織能力分析
4.3.6 監(jiān)控能力分析
4.3.7 實驗設計能力分析
4.3.8 實驗操作能力分析
4.3.9 實驗結果分析能力分析
4.3.10 教具制作能力分析
4.4 物理教學評價能力的分析
4.4.1 對學生的評價能力分析
4.4.2 教學反思能力分析
4.5 訪談對象分析
5 研究結論與策略
5.1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
5.2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
5.2.1 優(yōu)化課程結構,更好銜接高中與大學課程
5.2.2 完善教師評價體系,綜合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5.2.3 延長教技、教能相關課程與實習的課時
5.2.3.1 加強“三字一話”的訓練
5.2.3.2 加強微格教學的訓練,規(guī)范微格教學過程
5.2.3.3 應用網(wǎng)絡技術,設置一線教師網(wǎng)絡觀摩課程
5.2.4 加強初、高中物理知識競賽、教學技能大賽的訓練
5.2.5 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
5.2.6 增設一門關于物理教師資格證筆試的專業(yè)課
5.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現(xiàn)狀調查
附錄二 訪談提綱
附錄三 訪談實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師范類專業(yè)口語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以普通話口語與訓練課程為例[J]. 萬光明,劉燕.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9(02)
[2]教學能力比賽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研究[J]. 王西來,梅振.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19(04)
[3]中職生物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探討[J]. 張小月. 中國校外教育. 2019(10)
[4]對教師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思考[J]. 張秀,王秀華. 智庫時代. 2019(14)
[5]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J]. 毛春華.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9(03)
[6]基于學生發(fā)展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以西部X高校為例[J]. 趙丹,王倩雯,陳遇春.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9(03)
[7]我國百年本科教師教育課程結構的演進及特點[J]. 萬愛蓮.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9(01)
[8]學科知識對職前數(shù)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J]. 徐元根.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8(10)
[9]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應用型本科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J]. 王全旺,趙兵川. 職教論壇. 2018(09)
[10]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 變革學科教學方式[J]. 徐彤. 江蘇教育. 2018(54)
博士論文
[1]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D]. 徐繼紅.東北師范大學 2013
[2]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 陳隆升.上海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小學新任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D]. 詹婷.貴州師范大學 2018
[2]小學數(shù)學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現(xiàn)狀與提升策略研究[D]. 龔玲.重慶師范大學 2018
[3]中小學教師一對一數(shù)字化教學能力培訓研究[D]. 王慶洋.沈陽師范大學 2018
[4]廣西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問題研究[D]. 牛曉瑞.廣西師范大學 2018
[5]基于馬扎諾教學理論的初中英語單元設計研究[D]. 黃雨薇.上海師范大學 2018
[6]師范院校物理系學生學情調查研究[D]. 胡晏崎.上海師范大學 2018
[7]物理師范生課堂教學能力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研究[D]. 謝雪.沈陽師范大學 2017
[8]物理師范生學科教學能力的調查研究[D]. 張英落.河南大學 2017
[9]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等師范學校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情調查研究[D]. 王芳.山東師范大學 2016
[10]物理免費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教學能力發(fā)展的研究[D]. 司廣蒙.華中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51536
【文章來源】: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
1.2.1 了解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
1.2.2 為提高師范生的培養(yǎng)質量提出建議
1.3 研究的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1.4 研究現(xiàn)狀
1.4.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4.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5 研究的內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獻研究法
1.6.2 問卷調查法
1.6.3 訪談法
1.7 技術路線
1.8 物理學專業(yè)師范生教師教育課程設置
1.8.1 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依據(jù)
1.8.2 教師教育課程的歷史演變
2 研究的相關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物理師范生
2.1.2 教學能力
2.1.3 物理教學能力
2.2 理論基礎
2.2.1 建構主義理論
2.2.2 認知-發(fā)現(xiàn)理論
2.2.3 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
3 問卷設計與實施
3.1 調查問卷的編制說明
3.1.1 調查問卷的設計依據(jù)
3.1.2 調查問卷構架
3.1.3 調查問卷的發(fā)放
3.2 訪談提綱的設計說明
4 調查結果與分析
4.1 問卷分析
4.1.1 問卷信度分析
4.1.2 問卷效度分析
4.2 物理教學的設計能力分析
4.2.1 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析
4.2.2 對課標、教材的認知能力分析
4.2.3 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分析
4.3 物理教學的實施能力分析
4.3.1 口語表達能力分析
4.3.2 體態(tài)語表達能力分析
4.3.3 板書能力分析
4.3.4 多媒體應用能力分析
4.3.5 課堂組織能力分析
4.3.6 監(jiān)控能力分析
4.3.7 實驗設計能力分析
4.3.8 實驗操作能力分析
4.3.9 實驗結果分析能力分析
4.3.10 教具制作能力分析
4.4 物理教學評價能力的分析
4.4.1 對學生的評價能力分析
4.4.2 教學反思能力分析
4.5 訪談對象分析
5 研究結論與策略
5.1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
5.2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
5.2.1 優(yōu)化課程結構,更好銜接高中與大學課程
5.2.2 完善教師評價體系,綜合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5.2.3 延長教技、教能相關課程與實習的課時
5.2.3.1 加強“三字一話”的訓練
5.2.3.2 加強微格教學的訓練,規(guī)范微格教學過程
5.2.3.3 應用網(wǎng)絡技術,設置一線教師網(wǎng)絡觀摩課程
5.2.4 加強初、高中物理知識競賽、教學技能大賽的訓練
5.2.5 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
5.2.6 增設一門關于物理教師資格證筆試的專業(yè)課
5.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貴州省物理師范生教學能力現(xiàn)狀調查
附錄二 訪談提綱
附錄三 訪談實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師范類專業(yè)口語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以普通話口語與訓練課程為例[J]. 萬光明,劉燕.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9(02)
[2]教學能力比賽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研究[J]. 王西來,梅振.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19(04)
[3]中職生物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探討[J]. 張小月. 中國校外教育. 2019(10)
[4]對教師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思考[J]. 張秀,王秀華. 智庫時代. 2019(14)
[5]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J]. 毛春華.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9(03)
[6]基于學生發(fā)展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以西部X高校為例[J]. 趙丹,王倩雯,陳遇春.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9(03)
[7]我國百年本科教師教育課程結構的演進及特點[J]. 萬愛蓮.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9(01)
[8]學科知識對職前數(shù)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J]. 徐元根.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8(10)
[9]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應用型本科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J]. 王全旺,趙兵川. 職教論壇. 2018(09)
[10]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 變革學科教學方式[J]. 徐彤. 江蘇教育. 2018(54)
博士論文
[1]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D]. 徐繼紅.東北師范大學 2013
[2]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 陳隆升.上海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小學新任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D]. 詹婷.貴州師范大學 2018
[2]小學數(shù)學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現(xiàn)狀與提升策略研究[D]. 龔玲.重慶師范大學 2018
[3]中小學教師一對一數(shù)字化教學能力培訓研究[D]. 王慶洋.沈陽師范大學 2018
[4]廣西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問題研究[D]. 牛曉瑞.廣西師范大學 2018
[5]基于馬扎諾教學理論的初中英語單元設計研究[D]. 黃雨薇.上海師范大學 2018
[6]師范院校物理系學生學情調查研究[D]. 胡晏崎.上海師范大學 2018
[7]物理師范生課堂教學能力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研究[D]. 謝雪.沈陽師范大學 2017
[8]物理師范生學科教學能力的調查研究[D]. 張英落.河南大學 2017
[9]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等師范學校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情調查研究[D]. 王芳.山東師范大學 2016
[10]物理免費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教學能力發(fā)展的研究[D]. 司廣蒙.華中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51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515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