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記憶視角下跨學科團隊異質性對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9 19:46
面對知識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科研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愈加復雜化和專業(yè)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議融合不同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通過合作促進科學的發(fā)展。隨著研究合作越來越普遍,新型的組織合作方式—跨學科團隊成了世界范圍內高校關注的焦點。在組建跨學科團隊時,大學跨學科管理者面臨著一系列重要的跨學科團隊管理問題,包括合理選擇不同學科成員、促進多學科有效合作等,迫切需要加深對跨學科團隊創(chuàng)新能力或績效產生機制的深入認識和科學把握。目前的相關研究還主要是將跨學科團隊建設作為一個整體視角來進行研究,主要涉及對跨學科隊伍的組織建設、知識管理和績效評價等方面,還缺乏對跨學科團隊內在的交叉創(chuàng)新機制、績效競爭優(yōu)勢等的深入揭示。本文立足于時代背景,借鑒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從交互記憶系統理論的研究視角出發(fā),揭示大學跨學科團隊異質性的交互記憶機制,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層次回歸分析的方法,利用問卷收集到的樣本數據,探析交互記憶系統的專長、可信、協調維對團隊異質性和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方式,并揭示了任務互依性對在團隊異質性和創(chuàng)新績效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首先回顧了跨學科團隊、異質性、創(chuàng)新績效和交互記憶的相關研究。選取本文的研究變量,明確提出本...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假設關系圖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論文- 53 -圖5-10 殘差項散點圖對于任務互依性的調節(jié)作用分析,在模型三中的數據顯示,當交互項進入回歸方程后, 2由 0.486 上升到 0.511,可解釋比例增加了 2.5%,且 2顯著(p<0.001),說明交互項加強了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解釋。其中 UX1 在 0.001 的水平上顯著,UX2 在 0.05 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任務互依性對社會屬性上的差異和創(chuàng)新績效之間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jié)作用
任務互依性對社會屬性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趨勢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長式領導對跨學科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以交互記憶系統為中介變量[J]. 趙文平,聶聚賓.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8(12)
[2]大學跨學科建設的主要風險與治理對策——基于界面波動的視角[J]. 黃超,楊英杰.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5)
[3]創(chuàng)業(yè)團隊異質性與團隊互動、決策績效的關系路徑:一項多案例研究[J]. 任峰,張朋朋.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7(04)
[4]大學跨學科團隊知識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 尤莉.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7(03)
[5]交互記憶系統對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路徑研究[J]. 張鴻萍,趙惠.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6]交互記憶系統對創(chuàng)業(yè)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團隊建言氛圍為調節(jié)變量[J]. 薛憲方,來嘉欣,寧曉梅,Kamgain Wakam Claudia.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7]隱性知識轉移對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機理的研究[J]. 季國民,葉敏,張希君.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11)
[8]改進跨學科研究項目評審的對策與建議[J]. 魏巍,劉凡豐,劉仲林. 中國科學基金. 2016(06)
[9]工作重塑、工作意義與任務復雜性、任務互依性的調節(jié)作用[J]. 尹奎,劉娜. 商業(yè)研究. 2016(11)
[10]交互記憶系統、動態(tài)能力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研究[J]. 黃海艷,武蓓. 科研管理. 2016(04)
博士論文
[1]研發(fā)團隊跨界活動對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D]. 張華磊.南開大學 2014
[2]團隊溝通對團隊知識共享的作用機制研究[D]. 季曉芬.浙江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團隊異質性、共享領導與團隊績效的關系研究[D]. 張聰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7
[2]大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知識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研究[D]. 岳丹丹.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7
[3]大學生社會排斥與任務互依性對團隊績效影響的實驗研究[D]. 李海紅.北京理工大學 2015
[4]社會網絡視角下大學跨學科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研究[D]. 張雪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5]研發(fā)團隊知識異質性對知識共享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 柳艷婷.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5
[6]團隊情緒與任務互依性對團隊后援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D]. 寧天放.北京理工大學 2014
[7]團隊異質性與團隊心理安全關系研究[D]. 楊曉琳.山東大學 2014
[8]交互記憶系統、知識共享與高管團隊有效性的關系研究[D]. 胡玲.南華大學 2014
[9]團隊互依性各維度的匹配對團隊效能的影響研究[D]. 毛佳慧.天津財經大學 2014
[10]高校跨學科團隊知識整合機制對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 樊飛月.中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46200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假設關系圖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論文- 53 -圖5-10 殘差項散點圖對于任務互依性的調節(jié)作用分析,在模型三中的數據顯示,當交互項進入回歸方程后, 2由 0.486 上升到 0.511,可解釋比例增加了 2.5%,且 2顯著(p<0.001),說明交互項加強了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解釋。其中 UX1 在 0.001 的水平上顯著,UX2 在 0.05 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任務互依性對社會屬性上的差異和創(chuàng)新績效之間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jié)作用
任務互依性對社會屬性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趨勢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長式領導對跨學科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以交互記憶系統為中介變量[J]. 趙文平,聶聚賓.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8(12)
[2]大學跨學科建設的主要風險與治理對策——基于界面波動的視角[J]. 黃超,楊英杰. 中國高教研究. 2017(05)
[3]創(chuàng)業(yè)團隊異質性與團隊互動、決策績效的關系路徑:一項多案例研究[J]. 任峰,張朋朋.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17(04)
[4]大學跨學科團隊知識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 尤莉.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7(03)
[5]交互記憶系統對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路徑研究[J]. 張鴻萍,趙惠.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6]交互記憶系統對創(chuàng)業(yè)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團隊建言氛圍為調節(jié)變量[J]. 薛憲方,來嘉欣,寧曉梅,Kamgain Wakam Claudia.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7]隱性知識轉移對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機理的研究[J]. 季國民,葉敏,張希君.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11)
[8]改進跨學科研究項目評審的對策與建議[J]. 魏巍,劉凡豐,劉仲林. 中國科學基金. 2016(06)
[9]工作重塑、工作意義與任務復雜性、任務互依性的調節(jié)作用[J]. 尹奎,劉娜. 商業(yè)研究. 2016(11)
[10]交互記憶系統、動態(tài)能力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研究[J]. 黃海艷,武蓓. 科研管理. 2016(04)
博士論文
[1]研發(fā)團隊跨界活動對團隊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D]. 張華磊.南開大學 2014
[2]團隊溝通對團隊知識共享的作用機制研究[D]. 季曉芬.浙江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團隊異質性、共享領導與團隊績效的關系研究[D]. 張聰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7
[2]大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知識異質性與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的研究[D]. 岳丹丹.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7
[3]大學生社會排斥與任務互依性對團隊績效影響的實驗研究[D]. 李海紅.北京理工大學 2015
[4]社會網絡視角下大學跨學科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研究[D]. 張雪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5]研發(fā)團隊知識異質性對知識共享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 柳艷婷.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5
[6]團隊情緒與任務互依性對團隊后援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D]. 寧天放.北京理工大學 2014
[7]團隊異質性與團隊心理安全關系研究[D]. 楊曉琳.山東大學 2014
[8]交互記憶系統、知識共享與高管團隊有效性的關系研究[D]. 胡玲.南華大學 2014
[9]團隊互依性各維度的匹配對團隊效能的影響研究[D]. 毛佳慧.天津財經大學 2014
[10]高校跨學科團隊知識整合機制對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 樊飛月.中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46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4620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