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
【學位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648.9
【部分圖文】:
第二章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中外合作辦學的形成19 世紀末的中國近代,中外合作辦學就已出現。1以現今中外合作辦學的定義與特點來看,近代的教會大學、中外雙方合辦學校以及部分新式學堂都帶有中外合作辦學的色彩,只是相較于現今在已有體制與概念框架下已成型的中外合作辦學來說稍顯稚嫩。但是,它們仍然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一部分,是現代中外合作辦學的前身與雛形,有著可供今天辦學參考的成功經驗。因此,本研究將中外合作辦學的起點落于 19 世紀末。每個階段的中外合作辦學受當時歷史事件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特點,整個發(fā)展歷程如圖所示。
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大學與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為本科學歷教育與碩士學位教育;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兩所老牌中外合辦大學則包含了本科學歷教育、碩士與博士學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層次;長江商學院目前的辦學層次是碩士與博士學位教育2.專業(yè)布局除長江商學院無本科專業(yè)外,其他 9 所辦學機構共設置本科專業(yè) 77 個,以工類和經管類專業(yè)為主,77 個本科專業(yè)歸屬學科門類如圖 2.2 所示。由圖中不難看出,所占比重最多的為工學類專業(yè),占比達 26%,其次為管類,占比為 23%,第三位是經濟類專業(yè),占比為 15%。而藝術類與社會類專業(yè)的比僅為 2%,專業(yè)設置不均衡現象問題比較突出,也由此可以看出合作辦學機構專業(yè)設置上的集中性。1
圖 2.3 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外方合作者國別(地區(qū))分布情況2.中方辦學院校在現有的 82 所二級學院中,“985 工程”高校舉辦了 21 所機構,占總5.6%;“211 工程”院校舉辦了 31 所機構,占總數的 37.8%;其他高校舉0 所機構,占總數的 36.6%。(同為 985、211 高校的按照 985 計算,不再11 高校)其中,也存在著一所高校舉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中外合辦二級學況,如: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密西根聯合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鵬;;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生黨建工作現狀及解決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11期
2 胡珊珊;劉長勇;;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的構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15期
3 王相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入黨動機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年26期
4 陳世杰;;高校校政合作辦學模式的分析與解讀[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年10期
5 袁志堅;;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J];科技視界;2016年27期
6 符湘萍;;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專業(yè)合作辦學模式探析[J];電子制作;2017年02期
7 趙珂;;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多樣化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年23期
8 王海燕;;“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省高校俄語專業(yè)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年16期
9 黃小娥;;中高職銜接“2+3”合作辦學模式的基本思路與長遠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25期
10 趙鳳英;;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框架構建[J];職業(yè);201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董勇艷;林南強;;云南民辦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2 張愛英;施余兵;李文娟;;論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及其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完善[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3 毛良;;農衛(wèi)人員專科學歷教育“政校地”合作辦學模式探索[A];中醫(yī)藥繼續(xù)教育新論2013[C];2013年
4 郝媛;;“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年
5 伏琳娜;孟慶海;;遼寧省職業(yè)教育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模式研究[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論文集[C];2017年
6 張偉新;;淺談高職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A];第四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冰;我市高職教育走在全國前沿[N];萊蕪日報;2017年
2 安康育英中等職業(yè)學校 葉志華邋王本周 張新樂;加快民辦職校發(fā)展勢在必行(下)[N];安康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吳敏;PPP合作辦學模式下的裂變[N];中國政府采購報;2018年
4 本報記者 戴光元;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新校區(qū)奠基[N];撫州日報;2006年
5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高校緊密合作的成功典范[N];科技日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張寶敏;好鄰居一起干大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趙偉;建設特色鮮明的職業(yè)院校[N];云南日報;2015年
8 熊丙奇;以開放促改革 增強教育競爭力[N];天津教育報;2013年
9 記者 馮海波 通訊員 祝和平 陳薇;華工擬建中美學院[N];廣東科技報;2011年
10 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黨委書記 市教委主任 薛明揚;努力率先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佳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2 陸遠;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機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8年
3 左婧;廣西高校校政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4 夏東曉;論旅游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及優(yōu)化[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政;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D];延邊大學;2015年
6 楊海怡;上海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鈺;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檔案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8 杜易洲;科研院所與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濟南大學;2017年
9 李堅;地方綜合性高校非學歷繼續(xù)教育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10 王秋雨;北部灣經濟區(qū)建設中市校合作辦學模式的個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27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