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7 23:40
【摘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肇始于李嵐清副總理任職期間,解決了當時因政府投入不足,學校后勤發(fā)展滯后,師生不滿意帶來的諸多問題。改革至今已歷經十余年,后勤社會化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亟待解決。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主要矛盾的轉變,師生對于后勤服務水平及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故本研究課題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本文以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為研究目標,希望從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對策,進而解決問題。本文的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章,第一章通過搜集、整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情況,國內外高校后勤保障服務的研究成果,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理論研究與分析,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研究方向。第二部分為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將我國高校后勤工作和政策變革的行程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供給模式(1951年---1978年),建國初期在大的環(huán)境背景下,供給式后勤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促使下,供給模式也暴露除出了不少問題。第二個階段為承包責任制階段(1979年---2000年),承包責任制是在市場經濟提出后我國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改革。第三個階段為社會化改革階段(2001年---至今),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情況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文章用大量的篇幅重點分析了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政策。第三階段的后勤社會化改革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分析研究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發(fā)展沿革、相關政策、成績與問題等。第三部分為第四章與第五章,歸納總結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的成績,分析出現的問題,研究問題的成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對正反兩方面數據分析,提出完善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建議,主要從政策文本、政策執(zhí)行和政策監(jiān)督3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闡述。政策文本的完善:出臺可持續(xù)性的優(yōu)惠扶持政策、完善政策中社會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和明確監(jiān)督監(jiān)管責任;政策執(zhí)行的完善包括引進社會化企業(yè)參與、強化對政策本身的認識、健全政策的執(zhí)行機構等;政策監(jiān)督的完善包括完善各種監(jiān)管制度、明確監(jiān)督主體和責任人和建立全面的考核評估體系。通過研究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歷程,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如果能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政策研究之路奉獻綿薄之力,則不勝榮幸。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47.4
【圖文】:
.1.2 研究的問題上世紀 90 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大規(guī)模擴招,有效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展,而后勤保障跟不上發(fā)展的需求是影響高等教育發(fā)展最迫切的問題,在這形式下,一大批的專家學者提出高校后勤應該進行社會化改革,并開始對高勤社會化改革進行研究?偨Y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原因有三個:1、社會的,即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高等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辦后勤、辦社會的高校包辦后勤體制已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2、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具體如圖 1-1,對高校的后勤管理帶來了很多,如原有的設施、設備以及人員不足等等,3、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在后勤管理主要體現在教職員工與學生對高校后勤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長,大量代的學生走入高校,對高校后勤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希望得到更優(yōu)秀務保障。目前的后勤保障不充分、不平衡,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出現了“力不”的局面。針對原有高校后勤模式產生的“瓶頸”,需運用市場機制、社會式來緩解。由此,本文選擇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的情況作為研究問逐一來論述和總結。
以適應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究的思路和方法究思路首先介紹此次論文選題為高校后勤改革的背景和綜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論依后勤社會化改革推進的過程,重點分析了我國高三部分對當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現行政了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校發(fā)展,優(yōu)化后勤資源配置。第四部分在第三部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監(jiān)督中存在的問題。第五部分針對問題提出進一的政策的建議,重點從政策本身、政策的執(zhí)行、了對策。政策研究理論研究
本文編號:2806768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47.4
【圖文】:
.1.2 研究的問題上世紀 90 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大規(guī)模擴招,有效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展,而后勤保障跟不上發(fā)展的需求是影響高等教育發(fā)展最迫切的問題,在這形式下,一大批的專家學者提出高校后勤應該進行社會化改革,并開始對高勤社會化改革進行研究?偨Y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原因有三個:1、社會的,即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高等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辦后勤、辦社會的高校包辦后勤體制已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2、高校大規(guī)模擴招,具體如圖 1-1,對高校的后勤管理帶來了很多,如原有的設施、設備以及人員不足等等,3、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在后勤管理主要體現在教職員工與學生對高校后勤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長,大量代的學生走入高校,對高校后勤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希望得到更優(yōu)秀務保障。目前的后勤保障不充分、不平衡,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出現了“力不”的局面。針對原有高校后勤模式產生的“瓶頸”,需運用市場機制、社會式來緩解。由此,本文選擇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的情況作為研究問逐一來論述和總結。
以適應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究的思路和方法究思路首先介紹此次論文選題為高校后勤改革的背景和綜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論依后勤社會化改革推進的過程,重點分析了我國高三部分對當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現行政了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政策的主要內容和目校發(fā)展,優(yōu)化后勤資源配置。第四部分在第三部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監(jiān)督中存在的問題。第五部分針對問題提出進一的政策的建議,重點從政策本身、政策的執(zhí)行、了對策。政策研究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懷祖;高校后勤資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06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067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