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高校德育路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9:53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和人類交往程度的加深,不同文化相互沖擊、相互碰撞,進而共存并呈現(xiàn)出文化的多元化景象,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在當代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社會現(xiàn)實。我國的高校道德教育在多元文化影響下迎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大學生學習功利化,部分大學生忽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課堂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大學生的價值觀多樣,道德相對主義,缺乏道德責任意識。部分大學生知行不一,誠信道德有待提高等一系列問題,使得高校德育改良迫在眉睫。究其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化沒有得以有效彰顯、傳統(tǒng)高校德育模式相對滯后以及大學生道德選擇能力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并且都有東方儒家文化根基的國家的高校德育即儒家文化圈國家的高校德育對于我國來說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通過分析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代表性國家的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得出要加強傳統(tǒng)教育,傳承優(yōu)秀文化。要重視發(fā)展規(guī)律,教學循序漸進。要強調(diào)中國特色,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要提倡養(yǎng)成教育,理論結(jié)合實踐。綜合我國高校德育的現(xiàn)實情況和儒家文化圈代表性國家的高校德育經(jīng)驗,我國的高校道德教育路徑是要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德育精華;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網(wǎng)絡(luò)文化環(huán)境;要形成高校德育對象的實踐文化。
【圖文】:
圖 2-1 大學生學習功利化的調(diào)查Figure 2-1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tilitarianism由于我國高校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比重比較小,同學們就認為道德教育類的公共課對于以后找工作沒有“明顯”的作用,所以大多不愿意上。德育課也就被學生邊緣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體現(xiàn)在“我國高校是否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調(diào)查中(見圖 2-2),有 21.71%的同學選擇完全贊同;有 57.71%的同學選擇比較贊同;有 18.29%的同學選擇不太贊同;有 2.29%的同學選擇不贊同。
圖 2-1 大學生學習功利化的調(diào)查Figure 2-1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tilitarianism由于我國高校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比重比較小,同學們就認為道德教育類的公共課對于以后找工作沒有“明顯”的作用,所以大多不愿意上。德育課也就被學生邊緣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體現(xiàn)在“我國高校是否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調(diào)查中(見圖 2-2),有 21.71%的同學選擇完全贊同;有 57.71%的同學選擇比較贊同;有 18.29%的同學選擇不太贊同;有 2.29%的同學選擇不贊同。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41
本文編號:2684052
【圖文】:
圖 2-1 大學生學習功利化的調(diào)查Figure 2-1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tilitarianism由于我國高校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比重比較小,同學們就認為道德教育類的公共課對于以后找工作沒有“明顯”的作用,所以大多不愿意上。德育課也就被學生邊緣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體現(xiàn)在“我國高校是否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調(diào)查中(見圖 2-2),有 21.71%的同學選擇完全贊同;有 57.71%的同學選擇比較贊同;有 18.29%的同學選擇不太贊同;有 2.29%的同學選擇不贊同。
圖 2-1 大學生學習功利化的調(diào)查Figure 2-1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tilitarianism由于我國高校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比重比較小,同學們就認為道德教育類的公共課對于以后找工作沒有“明顯”的作用,所以大多不愿意上。德育課也就被學生邊緣化、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體現(xiàn)在“我國高校是否更加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調(diào)查中(見圖 2-2),有 21.71%的同學選擇完全贊同;有 57.71%的同學選擇比較贊同;有 18.29%的同學選擇不太贊同;有 2.29%的同學選擇不贊同。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雪梅;;文藝發(fā)展開啟新紀元[J];前線;2015年11期
2 周春麗;;淺談當代中國社會主流文化與亞文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20期
3 王惠民;;論多元文化沖突下高校學生社區(qū)文化建設(shè)[J];社科縱橫;2010年11期
4 馮美玲;;多元價值時代大學生道德發(fā)展探微[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張艷;;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及其啟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馮建軍;傅淳華;;多元文化時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與抉擇[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孫林;許振紅;趙林;;關(guān)于中西方高校德育目標和內(nèi)容的比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8 王學風;論多元文化與學校德育的互動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何中華;多元文化時代的價值困境及其出路[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王凡;當代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探略[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本文編號:26840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840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