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大學職能異化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4 23:09

  本文關鍵詞:大學職能異化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大學的演變與發(fā)展,大學的職能也由單一化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F代大學具有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三大職能。但隨著大學職能的演變,大學的職能也產生了異化傾向。大學職能異化有三層內涵:一是指大學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開展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在現實的高等教育活動中逐步與其本職相背離;二是指本應為教學職能服務的科學研究職能,卻逐步與教學相分離與分化,教學的基本職能地位逐步讓位于科學研究;三是指由于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大學被社會各子系統(tǒng)所牽制,使大學的職能得以擴張與分化,大學的教學職能進一步受到壓縮與排擠,出現了忽視教學的嚴重危機。盡管大學職能異化是對大學本真的背離與扭曲,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但又要明確大學職能異化現象的產生實質上是合目的性的,它是高等教育與社會互動、博弈的必然結果。大學職能異化的現實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以職能為大學分類的標準,背離了大學的本質屬性,割裂了知識兼具學術性與應用性的特征,造成大學職能定位錯位和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大學核心職能錯位,實質上科研首位,大學“重科研輕教學”傾向嚴重。大學職能異化的本質可以從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從本體論視角來看,是大學的本質職能與其他職能錯位發(fā)展;從價值論視角來看,是大學的應然職能與實然職能的過度偏離;從方法論視角來看,是大學的價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取代、所奴役。大學職能異化產生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既有大學外部因素的影響,又有大學自身的問題,是大學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外部因素看,大學職能異化首先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現實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也為大學職能異化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社會體制的不完善也是大學職能異化的重要外在因素。從大學內部因素來看,對大學本質認識的偏差、過度功利實用的大學辦學理念、大學獨立辦學的基礎不穩(wěn)、大學內部管理制度的束縛與誘導等都是產生大學職能異化的重要原因。規(guī)避大學職能異化的對策:重新認識和理解大學的本質,明確大學是圍繞高深知識開展活動的場所,是學術性與應用性的統(tǒng)一;以知識的特性和大學學科門類的多寡作為重構大學的分類標準,構建起縱橫相結合的3×4分類組合方法;大學要堅持育人為本,回歸教學本真,在辦學中堅持以教師為本,教師工作以教學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學生以學習為本。
【關鍵詞】:大學職能 異化 本質 回歸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40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緒論9-20
  • (一) 研究緣起9
  • (二) 研究意義9-10
  • (三) 相關概念界定10-13
  • (四) 國內外發(fā)展趨勢研究綜述13-17
  • (五)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框架17-18
  • (六)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特色18
  • (七) 研究方法18-20
  • 二、大學職能的演變歷程與特征分析20-24
  • (一) 大學職能的演變歷程20-21
  • (二) 大學職能演變的特征分析21-23
  • (三) 大學職能間的關系結構23-24
  • 三、大學職能異化的現實表現24-34
  • (一) 大學職能分類異化25-29
  • (二) 大學核心職能錯位29-34
  • 四、大學職能異化的本質與原因分析34-44
  • (一) 大學職能異化的本質探討34-37
  • (二) 大學職能異化的原因分析37-44
  • 五、大學職能的本位回歸44-61
  • (一) 轉變思想,重新認識和理解大學的本質44-51
  • (二) 重新建構大學分類標準體系51-55
  • (三) 大學要堅持育人為本、回歸教學本真55-61
  • 六、結語61-62
  • 參考文獻62-67
  • 致謝67-68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8-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桂志波;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理念與構建[J];教學研究;2003年04期

2 方麗;淺論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特點及建設[J];現代教育科學;2004年01期

3 劉博;;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與研究之結合[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4年04期

4 唐一科,李華,伍一;促進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目標與學科建設的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17期

5 ;強化基礎 突出實踐 重在素質 面向創(chuàng)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成效顯著[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4期

6 樓艷;;試論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特征[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年06期

7 馮利君;;90年代以來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改革述評[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6年11期

8 邵明峰;;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特色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6年11期

9 郭聿琦;段方平;李紅婷;;關于大學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2期

10 王強;周剛;王海樓;朱啟超;;論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地位與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徐彰德;;大學本科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與提高質量的對策[A];中國西部人才強國戰(zhàn)略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伍宸;;我國大學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研究綜述——基于對2004年以來98篇期刊論文的內容分析[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王果勝;;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思考[A];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中國科協(xié)第22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趙韓強;趙樹凱;;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彭德倩;大學本科教育面臨四大挑戰(zhàn)[N];解放日報;2008年

2 河大宣 錢月航;探索大學本科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N];常州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賀小巍;大學 保存國家和民族元氣的地方[N];陜西日報;2010年

4 武漢大學 邱均平;我國大學本科教育格局解讀[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趙昂;追捧“學霸班”為哪般?[N];工人日報;2013年

6 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社長 張近樂;大學教輔 大可作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康全禮;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李正;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秦秋田;大學的現代性審視與合法性構劃[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思媛;中美大學章程文本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海生;大學職能異化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6年

3 楊賢東;論大學本科教育之回歸—心智培育[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4 韓琳琳;普西在哈佛大學的治校實踐述評[D];河北大學;2014年

5 賈少峰;西方經典大學理念及其對我國大學治理的啟示[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荊磊;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的學習自由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秦娜;對中外大學排行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李靜;大學常識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9 譚立;內地、臺灣、香港三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政策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方蕾;密歇根大學精英教育的發(fā)展歷程(1960-1999)[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職能異化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62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2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5fe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