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6 20:19
【摘要】: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是當前學術界探討關注的熱點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我們應該注意到,人道主義的思想觀點繁多,對人道主義思想的研究也有著諸多不同的意見。對此,我們需要采取一種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的人道主義教育也必須是一種科學的人道主義教育。當代大學生有著獨立性強、追求自我的特點,作為塑造自身健全人格和實現(xiàn)人的價值的重要保證和前提條件,他們對于“人”的關注是之前的大學生們所未能達到的高度?茖W的人道主義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中必須始終貫穿人道主義的思想和原則,必須使“以人為本”成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但在現(xiàn)實的高校教育中,科學人道主義教育這個本應該是貫穿于教育始終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往往被忽視。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學生人格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不良的影響。本研究從重新認識科學人道主義理論的基礎出發(fā),著力整合高校中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探討和闡釋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展開對高校人道主義教育缺失引起的各種問題的分析與解讀,研究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探索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素質(zhì)提高的途徑。高校教育中應當注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比例,通過各種途徑,與大學生自身特點和社會道德要求相結(jié)合,對大學生進行科學人道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真正了解人和人的價值,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教育雙方的角度而非教師單方面出發(fā)進行人道主義教育,從而將大學生自身也作為進行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教育者,并將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為導論,概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方法和思路等,并對相關文獻研究進行綜述。 第二部分為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界定和重要性。辨析人道主義、科學人道主義、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的內(nèi)容,并分析當前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特點及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重要性,為下部分的論述提供認識基礎 第三部分為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性基礎性理念,在此基礎上將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與我國國情相結(jié)合,將傳統(tǒng)道德教育與人際關系教育融入到以人為本的行為準則中,使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理論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 第四部分為當前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不良影響。從大學生本身和大學教育兩方面的角度出發(fā)對當前高校中科學人道主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進行剖析和研究。 第五部分為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探討從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教育環(huán)境等方面促進科學人道主義教育以提高大學生人道主義理念的樹立和正確價值體系的完善。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繼武;;樂做學生的“徒弟”[J];班主任;2011年07期

2 趙艷芬;;四方“給力”,讓學生愛上學習[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3 王雷;;提供條件 促成參與[J];新課程(中);2011年05期

4 翟榮蓮;;淺談學生語文學習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年02期

5 符禮科;;教室也是學生生活的地方[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6 袁穎;;如何帶領學生走進物理世界[J];教書育人;2011年22期

7 陳洪;;學生評語不妨溫柔[J];青少年日記;2006年07期

8 林少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之我見[J];新課程(上);2011年06期

9 許友良;;給孩子犯錯的空間[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年07期

10 王玲湘;;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 促進學生“生長”[J];小學教學研究;2011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翎;;淺談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2 劉紅英;;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的幾點嘗試[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古今;高鐵臣;;給留守學生一片希望的藍天[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4 時龍;李薦;;北京市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素質(zhì)調(diào)查分析報告[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5 朱超頂;;揚長避短,做快樂的學生[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劉軍;;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的最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年

7 張雅君;;基于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心理學教學模式初探[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顧紹新;劉戍軍;;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9 陳行森;;我看“智慧課堂”[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于春華;;新課程中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實踐探索[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隋東英;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N];萊蕪日報;2009年

2 李玉萍;淺淡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N];新鄉(xiāng)日報;2010年

3 梁山現(xiàn)代高級中學 馬保彥;做好學生學習的梯子[N];學知報;2010年

4 陳文 本報記者 李薇薇;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南江縣教育局教供站 劉毅;與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N];學知報;2010年

6 贛榆縣門河中學 孟云;學校應該成為學生的樂園[N];學知報;2010年

7 樟樹第二中學 肖海峰;如何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熱情[N];宜春日報;2011年

8 城北小學 蔣惠玉;融入“美”的元素 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N];學知報;2011年

9 ;預習深淺幾許 重在學生會學[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三都縣合江中學 韋玉標;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N];黔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丹莎;師生課堂有效交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偉平;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對無限的認識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Anyaegbu Ruphina.U.;論嚴肅游戲在尼日利亞小學非母語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柏宏權;適應性教學系統(tǒng)中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邵思源;一項對中學英語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楊洋;三維人體動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8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9 袁振華;香港南亞裔學生中文學習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嚴玉萍;中美教師評價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潔;大學生科學人道主義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麗英;小學數(shù)學雙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曉智;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倪嘉蔚;課堂教學公平狀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鄭永花;“講學稿”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仁陽;化學知識的心理表征與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楊洪山;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策略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瑞娟;尊重差異、引領發(fā)展[D];河南大學;2010年

9 趙慧麗;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實踐比較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10 陳以璇;高校和諧師生關系建構(gòu)中學生主體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6418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418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f1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