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國際經(jīng)驗及啟示——基于對英、法、美、澳科研評價體系的考察
本文選題:“雙一流”大學 + 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評價與管理》2017年01期
【摘要】:健全的科研評價體系是發(fā)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通過對英國、美國、法國及澳大利亞四國科研評價體系的梳理,發(fā)現(xiàn)發(fā)達國家科研評價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以"目的"為主要評價導向,確立資源配置方式;以國家政策或法律為行動指南,建立科研評價國際標準;以"效益"為中心,追求"量"但更強調(diào)"質(zhì)";以"學科類別"評價為基礎,建立多元評價方法。這可以為我國完善和建設結構合理的"雙一流"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體系提供借鑒。
[Abstract]:Sound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y comb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of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Australia, it is found that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the following common features: to "aim" as the main evaluation direction, to establish the mod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aking national policy or law as the action guide, setting up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taking "benefit" as the center, pursuing "quantity" but emphasizing "quality", and establishing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ubject category" evaluation. Th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perfect and construct the "double-class"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教育研究院;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型人才學術創(chuàng)業(yè)能力結構及其培育機制研究”(15YJC880024) 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雙一流”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體系研究(16YB043)
【分類號】:G6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蘭,唐慧君;構建高校內(nèi)部科研評價體系之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2 ;《大學評價與科研評價》簡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5年03期
3 周文燕;;我國高?蒲性u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4 馮海燕;;高?蒲性u價制度改革途徑探析[J];中國高?萍寂c產(chǎn)業(yè)化;2006年12期
5 張偉;;高校科研評價中常見問題及科研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毛娜;;淺議高?蒲性u價制度創(chuàng)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年Z2期
7 原春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評價制度即將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1期
8 林繼志;張向前;;我國高?蒲性u價改進分析[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0年02期
9 黃濤;;科研評價的異化和對策[J];科技導報;2010年10期
10 謝海波;;淺議高校科研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魏海燕;李晗;;基于協(xié)同理論視角的高?蒲性u價體系構建[A];政產(chǎn)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婧 記者 江蕓涵;科研評價改革試點增至30所高校[N];四川日報;2014年
2 胡樂樂;終結科研評價論文量一刀切[N];中國商報;2014年
3 記者 唐景莉 黃金魯克;改革科研評價 堅持質(zhì)量導向[N];中國教育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霍文琦;聚焦科研評價 繁榮哲學社會科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教育部副部長 李衛(wèi)紅;以改進科研評價為突破口 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1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馮惠玲;以質(zhì)量與創(chuàng)新為導向 完善科研評價機制[N];光明日報;2011年
7 ;科研評價:何時讓人靜下心來磨一劍[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董少校;代表作制能否趟出科研評價新路[N];中國教育報;2012年
9 鐘靜;改進科研評價機制 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N];江蘇教育報;2011年
10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校長 吳漢東;完善科研評價體系 提升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桂先;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科研評價條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唐慧君;大學科研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3 江艷;湖南大學科研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丁宇;基于國家主導的科研評價制度建設[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5 吳佩;研究型大學科研評價制度對教師科研績效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王攀;高校教師科研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毛娜;我國高校教師科研評價探析[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8 安璐;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評價[D];武漢大學;2004年
9 李海燕;大學教師科研評價目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楊正;基于DEA效率的高校科研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297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2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