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師范大學》 2015年
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董晶
【摘要】:進入21世紀,互聯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發(fā)展起來,席卷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教育學者自互聯網出現之始,就一直不斷研究將互聯網運用于推廣教育的可能性——從上世紀60、70年代程序教學法的出現到本世紀伊始開放課程資源運動的興起,再到現在慕課的快速發(fā)展,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優(yōu)化升級,在線教育也沒有停下研究與實踐的步伐。 目前,在線教育中最熱門的當屬“MOOC”——大規(guī)模網絡在線開放課程。我國在引入時將它翻譯作“慕課”,它可以說是綜合之前在線教育優(yōu)點的“升級版”。對慕課的發(fā)展現狀進行解讀,考察它的歷史脈絡和在發(fā)展過程中體現的自身特點,有助于更好地認識了解慕課的特殊性;而且,慕課所體現出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目前高等教育的不足,也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路徑與方向。 慕課因為自身具有的大規(guī)模性和開放性,對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而言是巨大的挑戰(zhàn),而能否利用慕課積極應對挑戰(zhàn)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同樣也是難得的時代機遇。本論文就是打算從研究慕課的歷史發(fā)展與其體現的特性出發(fā),來探討慕課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論文一共包含緒論、第一章“慕課的含義及歷史發(fā)展”、第二章“慕課的分類——從cMOOC到xMOOC”、第三章“慕課的主要特征分析”、第四章“慕課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以及“結語”六部分組成。 其中,緒論部分主要論述本選題的緣由、意義、方法以及文獻綜述等開展研究的相關內容。 第一章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追溯慕課作為專有名詞的由來以及之后的歷史發(fā)展過程。 第二章主要論述了慕課的分類。按照作為慕課理論基礎的學習理論的差別,本文大致將慕課分為cMOOC和xMOOC兩類。前者的學習理論基礎是連通主義,后者是更為傳統(tǒng)的行為主義。之后分別對兩種慕課各具代表性的一門課程進行分析,從中把握二者各自的特點,比較雙方的差異。 第三章是本論文主體部分,主要進行慕課具體特征的分析。從它所處的網絡環(huán)境看,慕課的大規(guī)模性和開放性因為互聯網的延伸而無限擴大;從作為完整“課堂”的角度看,慕課與以前的在線資源完全不同,學習過程也從原來的單向輸出變?yōu)殡p向互動。這一部分筆者運用比較的方法,把慕課同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做了比對。因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二者雖然在課程與教學的結構上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差異也同樣明顯。通過分析其中的異同,我們可以把握慕課更為具體的特征。 第四章的重心落腳于慕課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因為慕課具有與傳統(tǒng)線下課堂很多的不同,而這些差異很大程度上反應了傳統(tǒng)線下課堂的局限和困境。所以,慕課的發(fā)展可以促進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本章分四部分論述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和積極意義:首先分析慕課的課程教學模式給高等教育固有的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然后從空間角度出發(fā),論述了慕課環(huán)境下高等教育機構競爭與合作的必然性;接著從時間角度出發(fā),,分析借助慕課平臺,高等教育在終身教育中作用的加強;最后一部分則著眼于教師群體在這個漸變過程中自身職能的轉變。 結語部分是對前面部分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慕課與高等教育未來的展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43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禮;;MOOC的發(fā)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年02期
2 王左利;;MOOC:一場教育的風暴要來了嗎?[J];中國教育網絡;2013年04期
3 蔡文璇;汪瓊;;MOOC 2012大事記[J];中國教育網絡;2013年04期
4 李青;侯忠霞;王濤;;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網站的商業(yè)模式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約翰·巴格利;陳麗;年智英;;反思MOOC熱潮[J];開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6 韓艷輝;;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7 楊振濤;李玉順;卿竹君;桑宇霞;;我國學習者對MOOC認同感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8 李京杰;;MOOC——一種新型大規(guī)模公開在線課程模式探討[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年09期
9 周文華;郗芊蕊;;國際化視野下的MOOC發(fā)展現狀與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13期
10 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代艷麗;;MOOC教學模式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的應用探索[J];高教論壇;2015年07期
2 譚述曄;;MOOC環(huán)境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鋼琴伴奏的編配與即興演奏”課程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15年07期
3 嚴濤;;“慕課”熱潮對漢語教學的啟示[J];高教學刊;2015年17期
4 蔡斌;王朝文;;高校護理專業(yè)環(huán)境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5 馬波;試談思想政治校本課程所蘊含的創(chuàng)新性[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晏群;跨世紀中學教師學歷教育課程體系及教育內容的構建[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報;1999年S1期
7 吳振球;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內容的影響與對策[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8 李中亮;;和諧社會觀照下的成人教育理念和改革[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陳呈頻;論科技的發(fā)展與學校結構的演變[J];華東經濟管理;2001年S2期
10 袁運開,孫元清,線瑞琨,孫大文,張福生,吳鐸,周美珍,宣桂鑫,周美珍,趙才欣,徐炳艷,章淳立,奚定華;再論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性學力與創(chuàng)造性學力的內涵及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運耕;;體用之辨與中國教育的早期現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李長吉;常亞慧;;試論西方教學價值觀念的主要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趙曉玲;;淺議中醫(yī)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4 謝建國;;高師教師信息意識和利用能力問題的探討[A];現代圖書館的人本主義思考與實踐——2002江浙滬晉圖書館中青年論壇論文集[C];2002年
5 羅江華;;田野工作在教育技術研究中的價值及其應用[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檀琳;;基于MOOC(慕課)的醫(yī)學人文素質培育[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7 徐艷艷;馬晨輝;;依托edX打造在線教學平臺:基于華東師大的實踐[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8 熊忠陽;唐蓉君;江成華;;聯盟化教育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探索[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9 余明濤;;淺析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之路[A];2012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楊濤;;對計算機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A];第一屆中國中醫(yī)藥信息大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蔣馨嵐;傳統(tǒng)與超越: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的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蘇強;教師的課程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應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視角的成人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文偉;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亮奎;文化變遷中的課程與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君;封閉、開放與綜合[D];河北大學;2011年
9 李飛飛;基于地方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成科;生成論哲學視閾中的現實教育“道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司雯萍;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對鄉(xiāng)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啟示[D];蘇州大學;2010年
2 楊馮;高校師生關系及師生交往狀況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圓圓;高師院校專業(yè)結構調整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琳琳;企業(yè)和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明華;對審美生存的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呂欽忠;加強農村文化工作的意義及其哲學依據[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偉;中等職業(yè)學校課程設置與學生流失關系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偉衛(wèi);文化全球化視域下的倫理沖突及其批判[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侯銀閣;《論語》感召下的初中生自我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曉慶;中學生數學閱讀障礙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樹芳;;大學外語課堂生態(tài)化模式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宋健峰;白秀廣;;現代高校教學管理機制研究——對學生評教的再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3 桑新民;謝陽斌;;21世紀:學習向何處去——綠色學習研究論綱[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李靜;王美;任友群;;解放知識,給力心智——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對外關系部主任史蒂芬·卡爾森[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孫眾;馬玉慧;;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黃榮懷;張曉英;陳桄;王曉晨;趙姝;龔朝花;;面向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電子教材設計與開發(fā)[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侯勇;吾守爾·斯拉木;吐爾根·伊布拉音;周艷慧;張凱;;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非專用資源預測與查詢調度[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36期
9 侯勇;吾守爾·斯拉木;于炯;周艷慧;;在線課程下的自適應查詢調度算法[J];計算機應用;2010年04期
10 于莉;;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云濤;;淺析民辦高校的MOOC應對之策[J];讀書文摘;2014年10期
2 王立國;竇艷輝;;MOOC起源及快速發(fā)展[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年07期
3 楊振濤;李玉順;卿竹君;桑宇霞;;我國學習者對MOOC認同感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4 黃孟遙;;MOOC給教師帶來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08期
5 徐曉;張世波;;MOOC模式在高校整合中的應用前景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年11期
6 周文華;郗芊蕊;;國際化視野下的MOOC發(fā)展現狀與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13期
7 金陵;;從聯系中看MOOC、微課和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年06期
8 李易飛;李霈瑤;;基于MOOC的學習困境及機制探討——基于學習者視角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年12期
9 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年03期
10 倪瑋;;他們如相問,我在學MOOC[J];大學生;201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崔喬禮;邵淑娟;;國內普通高校如何面對和利用“幕課(MOOC)”資源[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許南陽;馬鐵明;;試探MOOC促進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障[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北京商報記者 李立勛;[N];北京商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荊戈;[N];新華書目報;2014年
3 北京商報記者 李立勛;[N];北京商報;2014年
4 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劉楊鉞 國防科技大學軍事高科技培訓學院 劉戟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5 記者 鄧暉;[N];光明日報;2013年
6 毛華揚 楊潔;[N];中國會計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鄧暉;[N];光明日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昝鎮(zhèn);面向MOOC的程序設計輔助教學系統(tǒng)[D];西北大學;2014年
2 董晶;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3 尤倩;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其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啟示[D];浙江財經大學;2015年
4 陳莉;MOOC發(fā)展現狀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5 陳柳;MOOC興起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機構
>浙江財經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西北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相關作者
>陳莉 >昝鎮(zhèn)
>陳柳 >董晶
>尤倩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2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