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構詞及其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構詞及其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傳承語素 人體語素 構詞能力 語素教學法 詞典編纂
【摘要】:近年來,隨著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法的盛行,學者們對語素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各種語素分類方法也層出不窮。本文運用楊曉黎先生提出的傳承語素理論,從歷時角度,以人體語素為考察范圍,研究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在現(xiàn)代漢語詞語中的構詞情況,將其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相聯(lián)系,并對對外漢語詞典的編纂情況進行了考察,提出了構想。 論文一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闡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本課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對象的情況以及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第二部分是對傳承語素理論及其發(fā)展過程進行了相關介紹,明確了東漢作為劃分傳承語素與后起語素的時間標準。同時,這部分還介紹了人體語素的聚合性、能產(chǎn)性、多義性等特點,凸顯了本文的研究意義。最后對自建的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語料庫進行了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部分根據(jù)語素構詞能力的強弱,對語料庫中的語素進行劃分,明確本部分重點討論的是構詞能力較強的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但對構詞能力較弱的人體傳承語素及其構詞情況進行了具體描述。筆者選取了人體各部位構詞能力最強的8個傳承語素:頭、面、口、領、體、心、手、足,對其進行了具體的構詞能力分析,并在分析過程中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部分語素義項的缺失做出了總結。最后對語料庫中的同形語素和多音語素進行了考察。 第四部分將傳承語素理論與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法相結合,論述了語素教學法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傳承語素研究對于語素教學法運用帶來的幫助,介紹了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在對外漢語詞匯中的分布情況及其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主要是對現(xiàn)有的較新且影響力較大的三部對外漢語詞典進行了考察,對其特色之處和弊端進行了評述。同時,基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的考察研究,提出了關于對外漢語詞典編纂的幾點構想。 第六部分是結語,對文章的主要觀點和結論進行了簡單的總結,提出了一些在研究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傳承語素 人體語素 構詞能力 語素教學法 詞典編纂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9
- 1.2 研究現(xiàn)狀9-13
- 1.2.1 語素分類研究現(xiàn)狀9-11
- 1.2.2 人體語素和詞語研究現(xiàn)狀11-12
- 1.2.3 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法研究現(xiàn)狀12-13
- 1.3 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13-14
- 1.3.1 語料來源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傳承語素及與人體相關的語素14-17
- 2.1 傳承語素及其特點14-15
- 2.2 與人體相關的語素及其特點15-16
- 2.3 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語料庫概述16-17
- 第三章 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構詞分析17-48
- 3.1 現(xiàn)代漢語中構詞能力較弱的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17-19
- 3.2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一定構詞能力的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19-45
- 3.2.1 與頭部有關的傳承語素19-23
- 3.2.2 與面部有關的傳承語素23-26
- 3.2.3 與五官有關的傳承語素26-31
- 3.2.4 與頸部有關的傳承語素31-33
- 3.2.5 與軀體有關的傳承語素33-36
- 3.2.6 與內(nèi)臟有關的傳承語素36-40
- 3.2.7 與上肢有關的傳承語素40-44
- 3.2.8 與下肢有關的傳承語素44-45
- 3.3 語料庫中的同音語素和同形語素分析45-48
- 第四章 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48-53
- 4.1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語素教學法48-49
- 4.2 傳承語素與語素教學法49-50
- 4.3 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在對外漢語詞匯中的分布情況50-51
- 4.4 與人體相關的傳承語素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51-53
- 第五章 關于對外漢語詞典編纂的現(xiàn)狀及設想53-57
- 5.1 部分現(xiàn)有的對外漢語詞典編纂情況53-55
- 5.2 關于對外漢語詞典編纂的幾點設想55-57
- 結語57-58
- 參考文獻58-62
- 附錄62-79
- 致謝79-8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孫銀新;現(xiàn)代漢語的原生詞素[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侯玲文;“心”義文化探索[J];漢語學習;2001年03期
4 肖賢彬;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語素法”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2002年06期
5 楊曉黎;;漢語詞匯發(fā)展語素化問題芻議[J];漢語學習;2008年01期
6 史錫堯;“口”、“嘴”語義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1994年01期
7 李樹新;人體詞語的認知模式與語義類推[J];漢字文化;2004年04期
8 常敬宇;漢語詞匯的網(wǎng)絡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錢潤池;簡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語素義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郭勝春;;常用合成詞語素顯義類型統(tǒng)計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碧蓉;人體詞語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茜;現(xiàn)代漢語人體詞素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朱學嵐;人體詞語的語義、語用考察[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畢吉;現(xiàn)代漢語人體名詞的多角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周啟紅;現(xiàn)代漢語“口、嘴”類名詞詞匯系統(tǒng)的所指及其歷史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839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3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