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廣外應用語言學論壇”征文通知
本文關鍵詞:“第三屆廣外應用語言學論壇”征文通知
更多相關文章: 應用語言學 外國語言 公共話語 二語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研究基地 商務話語 科學重點 論壇
【摘要】:正第三屆廣外應用語言學論壇將于2014年12月5-7日在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舉辦,由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辦。本次論壇主題涉及公共話語研究,議題包括但不限于:1)二語習得及外語使用中的話語;2)外語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話語;3)特定語境下的話語,如媒體話語、商務話語、法庭話語等;4)話語或語篇信息的處理、測試、理解等;5)話語研究的方法論、理論新解等。歡迎其他有關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應用語言學 外國語言 公共話語 二語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研究基地 商務話語 科學重點 論壇
【分類號】:+
【正文快照】: 第三屆廣外應用語言學論壇將于2014年12月5-7日在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舉辦,由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辦。本次論壇主題涉及公共話語研究,議題包括但不限于:1)二語習得及外語使用中的話語;2)外語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話語;3)特定語境下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刊稿約[J];現(xiàn)代外語;2007年04期
2 黃國文;;和《現(xiàn)代外語》一起成長[J];現(xiàn)代外語;2008年03期
3 王旭;;簡訊[J];當代語言學;1979年02期
4 金國芬;;第二代應用語言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1985年02期
5 俞理明,袁平華;應用語言學還是教育語言學?——對二語習得研究學科屬性的思考[J];現(xiàn)代外語;2004年03期
6 Norman F. Davies;朱堯;;《應用語言學探索》評價[J];國外外語教學;1982年02期
7 Robert B.Kaplan;李谷城;;應用語言學的現(xiàn)狀[J];國外外語教學;1985年03期
8 本刊記者;;第五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暨第一屆中國應用語言學大會在北京召開[J];語言科學;2006年04期
9 ;第16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征稿啟事[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2期
10 劉若男;;語言遷移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亞軍;姚喜明;;評《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薛志娟;;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 with Bilingual Explanations——A Brief Comment on Its Definitions and Examples[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李志雪;李紹山;;對國內(nèi)英語寫作研究現(xiàn)狀的思考——對八種外語類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統(tǒng)計分析[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金陳銘;;Students' Motivation for English Learni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邵朝霞;;中國大學生英語詞匯習得“石化”認知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蘅;程曉堂;;英語學位論文中轉(zhuǎn)引使用情況的對比研究[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易靜;;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角度分析閱讀理解錯誤[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梁雙;;淺論認知語言學相關理論與漢英詞典微觀結構[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彭昆湘;;語法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演變及其啟示[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10 林彥;;語篇分析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晨;推動漢語發(fā)展:由民間走向政府[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韓曉東;全球“漢語熱”凸顯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匱乏[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嚴美華;贊同利用奧運促進漢語推廣[N];光明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伊志友;“漢語橋”架起交流的橋梁[N];中國文化報;2003年
5 山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貿(mào)外語學院 趙建會;母語遷移和二語習得關系之我見[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6 本報通訊員 張瑾邋本報記者 李陳續(xù);競爭優(yōu)勢因“復合”而凸顯[N];光明日報;2008年
7 記者 雷燕;誤考托福者近期可免費重考[N];廣州日報;2006年
8 文/凌風兒;翻譯服務蛋糕如何切?[N];計算機世界;2004年
9 嚴美華;弘揚人文奧運 促進漢語推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10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張偉;我看“英語熱”[N];光明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元花;中國學習者對英語提升謂詞的習得:語義啟動和句法啟動的綜合分析模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2 戴運財;二語習得中的個體差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婕;回避:漢語財經(jīng)訪談中受訪者的語用策略[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4 鐘書能;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名詞化習得的認知語言學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5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武和平;以漢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進行體標記的優(yōu)選論解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7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張寧寧;英語時體習得中的類比運用: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案例調(diào)查[D];復旦大學;2009年
9 張春新;《漢俄教學字典》:理論構建與編纂實踐總結[D];黑龍江大學;2004年
10 暴麗穎;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語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麗瑩;輸出及自發(fā)注意語言形式對二語習得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馮霞;個體差異對大學英語學習影響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鄭凌;顯性語法在外語教學中的角色[D];吉林大學;2007年
4 康欽;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石晶;中國學習者話語標記語Well使用情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6 周海燕;藝術院校學生學習風格個案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范小燕;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研究母語對二語寫作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7年
8 韓巍峰;語境效應對多義詞隱喻用法習得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江麗;美國總統(tǒng)辯論[D];外交學院;2007年
10 楊媛媛;從功能對等角度對《喜福會》漢譯本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716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