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中“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5 00:07

  本文關(guān)鍵詞: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中“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研究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中的非共素同譯詞的問題。本文以《漢語教程》1(2000)的六冊書中的生詞表中的非共素同譯詞為研究對象,通過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將《漢語教程》生詞表中的非共素同譯詞進行統(tǒng)計,然后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和偏誤,最后討論了如何改善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 本文一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引論”主要介紹了選題緣由、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總結(jié)了目前學術(shù)界對同譯詞的相關(guān)研究,同時引出本文研究的主體——非共素同譯詞。 第二章是對《漢語教程》生詞表中的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進行考察與分析。統(tǒng)計出《漢語教程》中非共素同譯詞語的總量,并對部分典型的非共素同譯詞以列表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從語義相同、語義不同、語義相近等方面對所統(tǒng)計出來的非共素同譯詞進行分析。 第三章從教學角度,以例句形式列舉出漢語學習者在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等不同詞性的非共素同譯詞的使用中所產(chǎn)生的偏誤,同時分析這些偏誤產(chǎn)生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第四章主要針對如何改善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提出一些建議,分別從課堂教學策略和教材編寫策略兩個方面展開探討。在課堂教學方面,希望教師能夠重視詞匯教學方法,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同時提高教師的自身業(yè)務(wù)素質(zhì)。在教材編寫方面,要避免人為原因造成的非共素同譯詞,提高譯釋質(zhì)量,改進編排空間。 最后總結(jié)全文,是為結(jié)語。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不足之處。
【關(guān)鍵詞】:非共素同譯詞 初級對外漢語教材 偏誤分析 詞匯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第一章 引論8-13
  • 1.1 選題緣由8
  • 1.2 術(shù)語界定8-9
  • 1.3 研究對象9-10
  • 1.3.1 非共素同譯詞9-10
  • 1.3.2 初級漢語教材10
  • 1.4 相關(guān)研究綜述10-11
  • 1.5 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漢語教程》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的考察與分析13-25
  • 2.1 考察對象13-14
  • 2.1.1 統(tǒng)計標準13
  • 2.1.2 詞匯總量13-14
  • 2.2 統(tǒng)計列表14-19
  • 2.2.1 詞性相同的非共素同譯詞組14-18
  • 2.2.2 詞性不相同的非共素同譯詞組18-19
  • 2.3 現(xiàn)象分析19-25
  • 2.3.1 "同義"的非共素同譯詞19-20
  • 2.3.2 "異義"的非共素同譯詞20
  • 2.3.3 "近義"的非共素同譯詞20-25
  • 2.3.3.1 詞義的輕重差別21
  • 2.3.3.2 詞義的范圍差別21-22
  • 2.3.3.3 詞語的語用差別22-25
  • 第三章 留學生使用非共素同譯詞產(chǎn)生的偏誤類型和原因25-34
  • 3.1 留學生使用非共素同譯詞產(chǎn)生的偏誤類型25-30
  • 3.1.1 非共素同譯實詞中常見的偏誤類型25-29
  • 3.1.2 非共素同譯虛詞中常見的偏誤類型29-30
  • 3.2 使用非共素同譯詞產(chǎn)生偏誤的主要原因30-34
  • 3.2.1 客觀原因31-32
  • 3.2.2 主觀原因32-34
  • 第四章 改進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的建議34-40
  • 4.1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策略34-37
  • 4.1.1 重視詞匯教學方法34-35
  • 4.1.2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35-36
  • 4.1.3 "偏誤預(yù)治"與"總結(jié)歸納"策略36-37
  • 4.2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策略37-40
  • 4.2.1 提高譯釋質(zhì)量37-38
  • 4.2.2 改進編排空間38-40
  • 結(jié)語40-41
  • 參考文獻41-44
  • 致謝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潔;;提升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水平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2 余楊;;對外漢語初、中級教材(英漢版本)中的同義方位詞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8期

3 徐品香;;詞語譯釋中文化涵義的疏漏對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衣玉敏;;對外漢語國別教材建設(shè)研究[J];重慶與世界;2011年15期

5 王茜;;陶行知語言文字教育思想及其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6期

6 張瑞萍;;試論對外漢語輔助教材構(gòu)建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朱天嬌;方磊;;“掉”的相關(guān)句法現(xiàn)象與對日韓學生漢語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張如梅;;對外漢語教材民俗文化內(nèi)容的編寫設(shè)想[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趙宋光;;對若干譯詞的校訂意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李泉;;文化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與呈現(xiàn)心態(tài)[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冰;賀潔星;;中文出版邁出國門,路有多遠?——對對外漢語出版調(diào)查的思考[A];出版業(yè)調(diào)查報告——第四屆“未來編輯杯”獲獎文集[C];2004年

2 趙越;;對外漢語教材520高頻用字部件淺析[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焱;孟繁杰;;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漢字輸入量及字目選擇[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歐妮;;突顯地域性 增強實用性——由通用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5 蔡志忠;;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談對外漢語教材建設(shè)的構(gòu)想[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健;陳萍;;試論漢語語感教學與教材創(chuàng)新[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杜晶晶;;對外漢語初級詞匯的義位存在研究——基于兩套對外漢語初級教材義位的計量研究[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苗強;;北語社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的翻譯實踐與探索[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9 肖華云;常寶寶;俞士汶;;中文詞、詞組對應(yīng)英文翻譯的自動識別[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春花;;論賽尚阿纂《蒙文指要》[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明;新詞、譯詞的混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2 商報記者 王東;對外漢語教材 重大出版項目年內(nèi)“頻發(fā)”[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3 記者 海霞 曹永興;首套中醫(yī)類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4 見習記者 王瑩;對外漢語教材“墻外香”[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5 記者 孫海悅 章紅雨;人教社研討對外漢語教材“走出去”[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6 田睿;人教社第二屆對外漢語教材研討會召開[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李緯娜;對外漢語教材應(yīng)盡快適應(yīng)時代需求[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王玉梅;北語社:漢語教材驅(qū)動輸出躍進[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章紅雨;對外漢語教材離世界有多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章紅雨;北美分社:北語社“走出去”新一步[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志山;定制式數(shù)字化漢語教材輔助分析與重組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2 邊成妍;韓中兩國本科基礎(chǔ)漢語教材語法項目編寫比較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3 王瑞;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詞匯心理表征發(fā)展過程與造詞偏誤的心理機制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蕭頻;印尼學生漢語中介語易混淆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6 陳敬璽;國際漢語語言交際能力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王懷榕;茶洞語的漢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春花;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中“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湯寅穎;基于對外漢語教材的同譯詞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胡秀英;初中級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表中同譯詞語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4 錢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轉(zhuǎn)折復(fù)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07年

5 袁冉;對外漢語教材與漢語母語語文教材詞匯層級性對比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侯嘉;對外漢語教材同譯詞語的考察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陳云;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量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8 趙子健;對外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揚;初級漢語綜合教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喬麗坤;對外漢語中級口語教材練習的分析[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中“非共素同譯詞”現(xiàn)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22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922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19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