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規(guī)范化和對外漢語教學
[Abstract]:The normalization of Chine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work scop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and Text Working Committee and the man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work currently in progress have a lot of communication points with the TCFL, and both sides should go hand in hand in promoting the planning, standard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分類號】:H10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老師請說普通話[J];黃金時代(男仔女仔);2002年02期
2 任琨;;我學普通話[J];教育文匯;2011年08期
3 王裕華;;我在澳門學會普通話[J];黃金時代;2010年05期
4 宗海平;;度過“方言”關(guān) 學好普通話——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的方言問題[J];吉林教育;2011年23期
5 盧海麗;;河南省扶溝縣韻母[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6 章紅;;淺談用普通話教學的意義及學好普通話的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7 李晨;;江蘇大豐方言與普通話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的比較[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韓曉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詞說略[J];華中人文論叢;2011年01期
9 ;粵語與推普之爭,文化宜多元共生[J];黃金時代;2010年08期
10 傅靈;;普通話對兒童母語語音意識的影響[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苗青;;普通話與北京話[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2 覃鳳余;余瑾;王莉?qū)?;方言~普通話中介語的詞匯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林清書;;武平人所說的普通話[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江洛一先生論吟誦[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5 王孟杰;于水源;;普通話女聲二合元音F1和F2的統(tǒng)計分析[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嘉猷;鮑懷翹;;基于EPG的普通話塞音、塞擦音發(fā)音過程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7 凌鋒;王理嘉;;普通話上聲深層形式和表層形式[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8 曹先擢;;關(guān)于普通話文白異讀的答問[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9 鮑懷翹;鄭玉玲;;普通話動態(tài)腭位圖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初探[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方強;李愛軍;;普通話鼻化元音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研;情感以及溝通的普通話方式[N];遼寧日報;2004年
2 ;普通話并非普通話題[N];四川日報;2004年
3 本報通訊員 袁鐘瑞 本報記者 潘國霖;推廣普通話:為母親語言的升華[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對話主持:本報記者 劉茜;您講普通話嗎[N];光明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徐虹;川人請講普通話[N];四川日報;2000年
6 劉 浜 李四平;麻城學習推廣普通話結(jié)碩果[N];中國工商報;2004年
7 梁海濤 柳葉青;普通話:牽手文明 溝通無限[N];河北日報;2002年
8 趙鴻濤;普通話:在規(guī)范中豐富[N];工人日報;2002年
9 王莉;推廣普通話:一種文明的標志[N];甘肅日報;2004年
10 自治區(qū)漢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大力推廣普通話是政府的法律責任[N];內(nèi)蒙古日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陳建偉;臨沂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3 梅麗;泰國學習者知覺與產(chǎn)出普通話塞擦音/擦音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guān)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5 殷相印;微山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顧欽;語言接觸對上海市區(qū)方言語音演變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jié)構(gòu)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8 史寶輝;漢語普通話詞重音的音系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9 賈媛;普通話焦點的語音實現(xiàn)及音系分析[D];南開大學;2009年
10 鄧永紅;桂陽土話語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幼琨;方言對兒童語音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穎;唐山市區(qū)方言連續(xù)變調(diào)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愛英;臨漳方言中幾個表示時體意義的成分[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詞匯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群秀;全州話與普通話主要語法差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6 李艷;論普通話中表達個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學;2000年
7 林奕高;印尼學習者習得漢語普通話塞音和塞擦音實驗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陳偉;現(xiàn)代漢語介詞短語語序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9 鄭靜玉;方言經(jīng)驗對普通話音系感知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朱紅紅;五臺方言向普通話靠攏趨勢考察—從詞匯的角度[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45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4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