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語法課語段教學芻議
本文選題:語段教學 + 對外漢語; 參考:《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03期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成段表達能力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語法課也應承擔起此責任。為此,在為中級班開設的語法課中,我們用了占總課時三分之一強的時間進行了這一方面的嘗試。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egmental expression. Therefore, in the grammar class for the intermediate class, we used the total time of 1/3 to try this aspect.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漢語系
【分類號】:H19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守田 ,佟士凡;試談現(xiàn)代漢語語段[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2 李守田 ,士凡佟;試談現(xiàn)代漢語語段的常見類型[J];漢語學習;1980年04期
3 李守田 ,佟士凡;語段教學淺談[J];漢語學習;1980年06期
4 林淑娟 ,袁長在;論俄語邏輯語調(diào)規(guī)律[J];外語學刊;1980年04期
5 趙云中;俄語語段切分的若干問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1期
6 袁長在;俄語詞語中語段重讀的一般規(guī)則及特殊規(guī)則[J];外語學刊;1981年02期
7 李丹;關于俄語語調(diào)的幾個問題——與《論俄語邏輯語調(diào)規(guī)律》一文的作者商榷[J];外語學刊;1981年04期
8 錢兆明 ,胡曰健;評介H.G.Widdowson的兩本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1年04期
9 侯學超 ,吳競存;談談語義在層次切分中的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年04期
10 吳葆棠;語流和語流的層級性芻議——兼及“語段”、“句群”、“句組”的區(qū)別[J];漢語學習;198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塔依沙;;談初級漢語教學原文教材的用處和用法[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2 呂效東;;基礎漢語寫作課的基本訓練方法[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3 黃振英;;科技漢語中話語的承接關系[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4 屈承熹;;現(xiàn)代漢語中“句子”的定義及其地位[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5 湯秀敏;;針對學生實際 注重培養(yǎng)能力——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嘗試[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6 吳尉林;屈剛;陸汝占;;基于錨詞對的英漢雙語語段對齊模型[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nèi)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鄭定歐;;漢語動詞詞匯語法[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張慶國;;語調(diào)在俄語教學中的地位[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盧書茵;;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指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顧衛(wèi)忠;;往心靈深處走——如何引導學生個性化自改習作[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 程曉堂;也談小學英語教材[N];光明日報;2001年
2 武漢市新洲區(qū)陽邏第一中學 黃建恒;也談該怎樣教學生閱讀[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高振千;語文課將走向何方?[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談永康;給“應試”讓路[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劉孚巖;書面表達的序列訓練[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6 安少梅;感悟 總結 提高[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趙路;賈湖契刻符號是漢字起源重要一環(huán)[N];科學時報;2003年
8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徐慧琳;2004年高考語文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復習建議[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潘玉堂 房杰;區(qū)實驗小學“特色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N];濟南日報;2004年
10 沈力鈞;集體無意識行為[N];計算機世界;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彭建武;語言轉(zhuǎn)述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張軍平;翻譯中的語段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揚秀;重動句原因解釋功能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2 劉艷賓;從釋義學的角度論翻譯中母語前結構的負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公丕民;英語中語言轉(zhuǎn)述的功能視角[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彥杰;“寧可”句式的語義選擇原則及其語篇否定功能[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潘月洲;[D];蘇州大學;2002年
6 孫青;關于小學語段教學的若干問題[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于杰;話語分析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袁慧;關聯(lián)原則與翻譯[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徐燕軍;從《橋梁——實用漢語中級教程》論新一代中級漢語精讀教材的編寫[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10 王江;篇章關聯(lián)副詞“其實”的多角度分析[D];延邊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76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7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