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21 03:19
本文關鍵詞: 口頭交際能力 對外漢語教學 普通話 外國學生 漢語書面語 現代漢語 言語交際 人際交流 漢語交際 語法規(guī)范 出處:《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 (一) 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培養(yǎng)外國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既包括漢語口頭交際能力,也包括漢語書面語交際能力。漢語交際能力,指運用現代漢語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人際交流是指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面對面的言語交際或通過一定的傳遞方式(如電話、書信)進行的言語交際,不包括經過轉碼的交際(如用計算機語言進行的人機交際)。現代漢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
[Abstract]:Positive (1)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is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foreign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including both oral and written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face to face or through cert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telephone letters). It does not include transcoding communication (such as human-computer communication in computer language). Modern Chinese is a dialect based on Beijing Pronunciation and based on Northern dialect. Putonghua, which takes a model of modern vernacular writing as a grammatical norm,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
【正文快照】: (一) 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培養(yǎng)外國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既包括漢語口頭交際能力,也包括漢語書面語交際能力。 漢語交際能力,指運用現代漢語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人際交流是指說話人與聽話人之問面對面的言語交際或通過一定的傳遞方式(如電話、書信)進行的言語交際,不包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章太;關于普通話與方言的幾個問題[J];語文建設;199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榮剛;;城市化對鄉(xiāng)村語言變化的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10期
2 李燕芳;;管窺電視方言節(jié)目的發(fā)展原因及規(guī)范[J];電影文學;2008年19期
3 張建強;“地方普通話”研究芻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4 劉啟珍;;語言和諧: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樞紐[J];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5 黎新第;近代漢語共同語語音的構成、演進與量化分析[J];語言研究;1995年02期
6 謝俊英;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中有關普通話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04期
7 邱少玲;王伯元;;延邊方音與普通話語音對比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雪平;;試論制約推廣普通話的因素[A];語文現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沈世s,
本文編號:1450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50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