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新話》:日本對馬藩尉探問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記的意義
本文關鍵詞:《清客新話》:日本對馬藩尉探問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記的意義
【摘要】:《清客新話》(1686年)是日本江戶時代對馬藩保存的一種中國"唐船"船主所寫的"每日記"資料,涉及清初福建遇難漂海對馬島"唐船"與日本對馬藩主等交往的許多事情。其"問答"部分包括關于清康熙時代法律與賦稅、清康熙時代德藝才學知名人士、清政府與朝鮮關系、中國歷史地理與茶文化、一些官話詞語意義理解等"新知"問題的討論。其"短札"部分所透露的信息很多,如"唐船"財務出納制度、內部管理方式、"海神"信仰、日本對"唐船"限制措施等!肚蹇托略挕穼ρ芯壳宄跞毡竞椭袊幕涣魇、清初"唐船"管理和商品買賣及輸往日本貨物品種常態(tài)、清初"唐船"海洋文明與文學藝術關系、清初官話詞匯史及對外漢語教學歷史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中文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進修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亞珍藏明清漢語文獻發(fā)掘與研究”(12&ZD178)
【分類號】:I313.06
【正文快照】: 明清之際,一些中國“唐船”往來于中國福建與日本長崎兩地進行貿易,直接促進了中日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對其中“漂海落難唐船”文獻個案進行研究,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學術效應,保存在日本的中國清初“唐船”“財副”郭育齡所編《清客新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清初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平;論康熙時代的賦稅減免[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永新;日本傳本《古文孝經(jīng)》回傳中國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國強,鄒桂香;西學漢籍東傳日本述略[J];圖書與情報;2004年05期
3 黃仁生;論漢籍東傳日本及其回流[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魏華仙;略論隋煬帝時中日外交關系的空前發(fā)展[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張德華;唐宋時期鄞州與日本的佛教交往[J];東方博物;2005年02期
6 李云泉;漢唐中外朝貢制度述論[J];東方論壇;2002年06期
7 包銘新;;中國的傳統(tǒng)染織紋樣及其對日本染織紋樣的影響[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3期
8 霍旭初;唐代龜茲僧勿提提犀魚漢譯《十力經(jīng)》及相關問題[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9 譚銳;淺析北宋時期中日交往中的“僧侶現(xiàn)象”[J];西華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李金明;;明朝對日本貿易政策的演變[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邱嶺;;《水滸傳》人物設定比較談——與《南總里見八犬傳》相較[A];2005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暨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典專輯[C];2005年
2 王金林;;唐代的文化開放政策及其對日本奈良文化的影響[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3 于建福;;儒家文化教育傳統(tǒng)對“儒家文化圈”的影響與啟示[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四)[C];2004年
4 衷爾鉅;;第十三章 陳元峗的實學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5 楊希義;;唐代賓貢進士考[A];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C];199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成云;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在東北亞的傳播和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陸敏珍;唐宋時期明州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石元蒙;明清朝貢體制的兩種實踐(1840年前)[D];暨南大學;2004年
4 鄒國輝;日本林業(yè)史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翟意安;論中華文明圈的內發(fā)性發(fā)展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姜清波;入唐三韓人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金炳鎮(zhèn);14世紀-17世紀中葉朝鮮對明和日本貿易關系史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8 白欣;西學傳入之初的中日測量術[D];西北大學;2006年
9 程水龍;《近思錄》版本與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呂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海;馮夢龍編輯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2 袁盛財;井上靖與中國[D];湘潭大學;2002年
3 王曉云;明代中國、日本、琉球關系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寅銓;論日本軍國主義傾向及其原因[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燕;從大鹽中齋看日本陽明學的事功特色[D];延邊大學;2004年
6 王芳;古代中日官方貿易述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7 祝國紅;古代中日民間貿易述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鳳華;論德川幕府初期的對外貿易、禁教與鎖國[D];吉林大學;2005年
9 劉斌;民國四書文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申紅星;唐代社會的開放風氣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55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5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