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讀學校陪讀人員陪讀現(xiàn)狀調查及干預研究
本文關鍵詞:輔讀學校陪讀人員陪讀現(xiàn)狀調查及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我國,輔讀學校教育對象多為中重度障礙兒童,他們在認知、運動、社會交往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有專人對其生活和學習方面提供支持。在國外,由具備特殊教育專業(yè)背景的專職人員擔任輔助教師,為中重度障礙兒童提供學習和生活輔助。而在我國,許多輔讀學校雖雇傭保育員來擔任輔助教師工作,以減輕教師壓力,但其數(shù)量遠遠不能滿足輔讀學校特殊兒童的需求。因此,輔讀學校提出讓家長進入課堂進行陪讀,對特殊兒童提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輔助。但家長陪讀是否能夠起到預期的作用,主要依賴于陪讀家長的陪讀能力,家長不僅需要對兒童生活自理提供支持,還需要在課堂中配合教師對兒童進行教學輔助。正是基于以上考慮,輔讀學校需要對陪讀家長進行有效培訓,以提高陪讀人員的輔助教學能力,承擔起輔助教師的工作與職責。本研究對輔讀學校十一名陪讀人員和十名教師進行訪談,以了解輔讀學校陪讀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選取兩名陪讀人員,參考DITM培訓模式對陪讀人員輔助教學能力進行培訓,改變以往單純知識講授的培訓模式,采用將知識講授、行為示范、指導和反饋相結合的模式對陪讀人員進行培訓,以探索該培訓模式能否有效提高陪讀人員輔助教學的能力及兒童課堂參與度。研究結果表明:1、通過訪談得知:輔讀學校陪讀人員主要為特殊兒童家長和兒童家庭聘請的阿姨;陪讀對象多存在情緒行為問題或生活自理問題;大部分陪讀人員僅對兒童生活自理進行輔助,教學輔助能力較低,與教師理想中的陪讀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亟需學校對陪讀人員輔助教學能力進行有效培訓。2、DITM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陪讀人員輔助教學能力,改善陪讀對象的課堂參與情況。
【關鍵詞】:陪讀人員 輔助教學 培訓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60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部分 研究綜述12-17
- 1 問題提出12-13
- 2 輔助教師的概念及其作用13-14
- 2.1 輔助教師的概念13-14
- 2.2 輔助教師的任務及其作用14
- 3 輔助教師的培訓模式14-17
- 3.1 并肩式指導15
- 3.2 直接教育培訓模式(DITM)15-17
- 第二部分 研究總體構想17-21
- 1 研究目標17
- 2 研究方法17-21
- 2.1 研究對象和場所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3 研究程序18-21
- 第三部分 訪談研究21-29
- 1 研究目的21
- 2 研究方法21-22
- 2.1 訪談對象21
- 2.2 訪談內容21-22
- 2.3 訪談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22
- 3 研究結果22-26
- 3.1 輔讀學校陪讀現(xiàn)狀22-24
- 3.2 對陪讀工作的認識24-25
- 3.3 陪讀中存在的問題25-26
- 4 討論26-29
- 4.1 輔讀學校對輔助教師的需求26-27
- 4.2 輔讀學校陪讀中存在的問題27-29
- 第四部分 個案研究29-60
- 1 研究目的29
- 2 研究設計29-33
- 3 案例一33-48
- 3.1 研究對象33
- 3.2 研究程序33-35
- 3.3 研究具體實施35-42
- 3.4 干預成效42-45
- 3.5 討論45-48
- 4 案例二48-60
- 4.1 研究對象48
- 4.2. 研究程序48-49
- 4.3 研究具體實施49-54
- 4.4 干預結果54-58
- 4.5 討論58-60
- 第五部分 討論60-63
- 1 輔讀學校陪讀工作的需求及規(guī)范化60-61
- 2 輔讀學校陪讀人員培訓模式61-63
- 第六部分 總結63-65
- 1 結論63
- 1.1 輔讀學校陪讀人員教學輔助能力不足,亟需學校建立有效培訓模式63
- 1.2 DITM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陪讀人員輔助教學能力63
- 2 研究局限與展望63-65
- 2.1 研究局限63-64
- 2.2 研究展望64-65
- 參考文獻65-70
- 附錄一 錄像編碼表70-72
- 附錄二 自編訪談提綱72-74
- 致謝74-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菊香;;促進小學生數(shù)學課堂參與的教學策略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2 朱曉兵;;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科普童話;2014年14期
3 林淑萍;;試論小學生數(shù)學課堂參與度的提高[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37期
4 李紅芬;營造語境 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10期
5 邵平安;;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科學課;2006年08期
6 張建英;;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8年09期
7 王曉超;李曉莉;;認真?zhèn)湔n精心安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32期
8 樓黃芳;;談課堂參與性對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促進[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年03期
9 郭景斌;;提高數(shù)學學困生課堂參與意識的四種途徑[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年22期
10 丁豐勝;;提高數(shù)學學困生課堂參與意識的四種途徑[J];數(shù)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zhí)m巧;;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提高課堂參與度[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天水市麥積區(qū)趙崖初中 楊芳林;提高數(shù)學課堂參與程度[N];甘肅日報;2009年
2 高平市實驗小學 李平麗;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N];學知報;2010年
3 勉縣老道寺鎮(zhèn)紀寨小學 楊鳳春;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N];漢中日報;2011年
4 龍里縣塘堡小學校 王積榮;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N];黔南日報;2011年
5 劉素珍 利州區(qū)龍?zhí)缎W;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N];廣元日報;2011年
6 泗洪縣實驗學校 周紅艷;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動”起來[N];江蘇教育報;2011年
7 大城縣第一小學 王亞娟;淺談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N];廊坊日報;2007年
8 黎川熊村中心小學 武云娜;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N];撫州日報;2010年
9 本報通訊員 楊麗娟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電子書包,如何背好[N];光明日報;2012年
10 艾米莉(教師);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根本性轉變[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月;關于小學學困生課堂參與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璐;促進小學生數(shù)學課堂參與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3 婁針針;農村初中生課堂參與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4 趙娜;初中生語文課堂參與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5 白金艷;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課堂參與調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段靈芝;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課堂參與調查[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陽祿清;論學生的課堂參與[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8 黃越;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外語學習動機與課堂參與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9 郭新燕;拓展型課程設計中提高課堂參與度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鄧沙;高中生課堂參與性學習活動實效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輔讀學校陪讀人員陪讀現(xiàn)狀調查及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10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4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