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闡釋與中學歷史教學
發(fā)布時間:2021-01-15 12:45
歷史能被大眾所認識,其原因離不開歷史學界對歷史事物的闡釋。作為研究客體的“歷史”指的是過去發(fā)生和遺留下來的一切,包括文獻、遺址、社會習俗等。歷史是過去式的,研究者很大程度上根本無法直接面對研究對象。同時,無論研究資料是何等的豐富和全面,其自身都無法形成一個整體。所以“歷史”需要歷史學家復雜而系統(tǒng)的闡釋才能完整的展示出來。闡釋,即闡明陳述并解釋。對中學生而言,歷史闡釋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相較于其他比較基礎的學習能力而言,歷史闡釋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能力。隨著歷史學習的深入,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闡釋成為中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技能和基本素養(yǎng),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闡釋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重視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落實。現(xiàn)階段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水平和培養(yǎng)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學生對歷史闡釋能力的認識程度有所欠缺,在學習過程中不夠重視;其次,學生缺少問題意識,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再次,學生受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等的限制,歷史闡釋會有所偏差。另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供史料...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提出
(一)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學實踐的需要
(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歷史闡釋與國家課程標準
(二)歷史闡釋與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三)歷史闡釋與歷史學科能力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四、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歷史闡釋能力概述
一、歷史闡釋
(一)歷史闡釋的定義
(二)歷史闡釋的特征
二、歷史闡釋能力
(一)歷史闡釋能力的內涵
(二)歷史闡釋能力的特征
(三)歷史闡釋能力的層次
第二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第三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原則
一、唯實性原則
二、科學性原則
三、互助性原則
四、關聯(lián)性原則
第四章 影響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因素
一、調查情況說明
(一)調查方式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歷史基礎
(二)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第五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方法
一、做好學生學情分析
(一)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
(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二、擬定科學教學目標
(一)分析教學內容
(二)關注學生需求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合理運用講授法
(二)充分運用問答法
(三)學會運用探究法
四、拓寬歷史課程資源
(一)文本資源
(二)圖像資源
(三)實物資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教學建議[J]. 彭雨.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14)
[2]“史料教學”中史料選取的基本原則[J]. 盛剛. 教學與管理. 2017(01)
[3]“核心素養(yǎng)”概念辨析——兼議歷史教學改革[J]. 熊巧藝,趙亞夫.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16(23)
[4]歷史研究與教學中的圖像闡釋[J]. 豐華琴.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16(02)
[5]“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及其意識的養(yǎng)成[J]. 余文偉.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6(03)
[6]基于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芻議——以普通高中為例[J]. 張華中.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5(09)
[7]高中生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趙利劍.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5(04)
[8]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表現(xiàn)及測評初探[J]. 鄭林.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5(05)
[9]地方綜合性大學“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機制的完善[J]. 歐榕.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2)
[10]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 夏雪梅. 課程·教材·教法. 2013(07)
碩士論文
[1]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闡釋能力的培養(yǎng)[D]. 姜娜.山東師范大學 2017
[2]高中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 李露芳.揚州大學 2017
[3]困境·出路·改革設想[D]. 陳萍.江西師范大學 2016
[4]中學歷史教學中博物館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D]. 田嘉楠.陜西師范大學 2016
[5]新課改視野下高中歷史學科能力探討[D]. 明菊容.重慶師范大學 2016
[6]中學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究[D]. 盧麗琴.湖南師范大學 2015
[7]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圖像化的影響及對策[D]. 郭容蓉.中央民族大學 2013
[8]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討[D]. 孫志遠.上海師范大學 2011
[9]從中美歷史思辨力培養(yǎng)比較談我國中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D]. 王瀟.溫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78894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提出
(一)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學實踐的需要
(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歷史闡釋與國家課程標準
(二)歷史闡釋與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三)歷史闡釋與歷史學科能力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四、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歷史闡釋能力概述
一、歷史闡釋
(一)歷史闡釋的定義
(二)歷史闡釋的特征
二、歷史闡釋能力
(一)歷史闡釋能力的內涵
(二)歷史闡釋能力的特征
(三)歷史闡釋能力的層次
第二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改進學生學習方式
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第三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原則
一、唯實性原則
二、科學性原則
三、互助性原則
四、關聯(lián)性原則
第四章 影響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因素
一、調查情況說明
(一)調查方式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歷史基礎
(二)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第五章 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闡釋能力的方法
一、做好學生學情分析
(一)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
(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二、擬定科學教學目標
(一)分析教學內容
(二)關注學生需求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合理運用講授法
(二)充分運用問答法
(三)學會運用探究法
四、拓寬歷史課程資源
(一)文本資源
(二)圖像資源
(三)實物資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教學建議[J]. 彭雨.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14)
[2]“史料教學”中史料選取的基本原則[J]. 盛剛. 教學與管理. 2017(01)
[3]“核心素養(yǎng)”概念辨析——兼議歷史教學改革[J]. 熊巧藝,趙亞夫.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16(23)
[4]歷史研究與教學中的圖像闡釋[J]. 豐華琴.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16(02)
[5]“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及其意識的養(yǎng)成[J]. 余文偉.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6(03)
[6]基于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芻議——以普通高中為例[J]. 張華中.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5(09)
[7]高中生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趙利劍.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5(04)
[8]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表現(xiàn)及測評初探[J]. 鄭林.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5(05)
[9]地方綜合性大學“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機制的完善[J]. 歐榕.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2)
[10]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 夏雪梅. 課程·教材·教法. 2013(07)
碩士論文
[1]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闡釋能力的培養(yǎng)[D]. 姜娜.山東師范大學 2017
[2]高中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 李露芳.揚州大學 2017
[3]困境·出路·改革設想[D]. 陳萍.江西師范大學 2016
[4]中學歷史教學中博物館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D]. 田嘉楠.陜西師范大學 2016
[5]新課改視野下高中歷史學科能力探討[D]. 明菊容.重慶師范大學 2016
[6]中學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究[D]. 盧麗琴.湖南師范大學 2015
[7]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圖像化的影響及對策[D]. 郭容蓉.中央民族大學 2013
[8]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討[D]. 孫志遠.上海師范大學 2011
[9]從中美歷史思辨力培養(yǎng)比較談我國中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D]. 王瀟.溫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78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7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