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文言文詞匯特征分析的語感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03:10
文言文教學是近年來語文教學中的熱點也是難點,培養(yǎng)文言語感是學好文言文的普遍共識。文言語感是誦讀出來的,但是很多古文基礎薄弱的中學生按照要求背誦了大量名家名篇后仍然對文言感到陌生和恐懼,“粗放式”的“書讀百變,其義自見”的文言語感培養(yǎng)方式的學習效率有待商榷。因為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書面語,它缺乏現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且作為漢語歷時演變中的一個個片段,在具有一般語言的共性特點的同時,也有其獨有的特征。該論文以人教版高中文言課文為研究資料,用文獻比照、歷時比較、歸納和統(tǒng)計等方法,從詞匯學角度厘清了高中文言課文的總體特征,也分析出不同時代和不同文體文言課文的遣詞特征,并建立了《高中文言課文詞庫》。在此基礎上,將上述研究所獲運用到高中文言語感的培養(yǎng)實踐中,成效明顯:為教師培養(yǎng)文言語感提供了具體的抓手,使其培養(yǎng)更具文言詞匯特色,也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古代書面語的使用習慣,實現了文言語感的精準培養(yǎng)。論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高中文言語感研究的概況,提出文言語感的含義、特征,以及文言文語感培養(yǎng)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多角度對高中文言文詞匯特征進行分析,從詞性、用法、語義和時代等方面對文言...
【文章來源】:重慶三峽學院重慶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課文時代梳理表
圖 2.3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詞性分析在古代文言敘事作品中,大量出現的這些特殊名詞表明:①涉及到的人較多,所敘述的事件關系較為復雜,要化繁為簡,在復雜的關系中理清脈為敘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是文言作品中事件發(fā)展的關鍵線索。
《高中文言課文詞庫》搜索示例
本文編號:2934863
【文章來源】:重慶三峽學院重慶市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課文時代梳理表
圖 2.3 《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詞性分析在古代文言敘事作品中,大量出現的這些特殊名詞表明:①涉及到的人較多,所敘述的事件關系較為復雜,要化繁為簡,在復雜的關系中理清脈為敘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是文言作品中事件發(fā)展的關鍵線索。
《高中文言課文詞庫》搜索示例
本文編號:29348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3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