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態(tài)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干預影響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633.96
【部分圖文】:
青少年身體活動不足,構建出青少年體力活動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5],該系統(tǒng)從個觀、中觀、宏觀系統(tǒng)來闡述中小學生身體活動影響因素,其中微觀系統(tǒng)具體心理、社會和生物系統(tǒng)組成,中觀系統(tǒng)由學校、媒體、家庭、社區(qū)系統(tǒng)組成觀系統(tǒng)由制度、政策、價值觀等組成,而且各系統(tǒng)之間均是相互作用的。韓鄭家鯤(2016)、代俊等(2017)[38-39]在總結國家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相關時,同樣指出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如圖 2-1)是從個體層面際層面、機構層面、社區(qū)層面以及政策層面進行分析。其中自尊、自我認知念以及自我效能等是個體水平相關因素,處于該模型的最里層,家人、同伴師等是人際水平重要因素,機構水平具體包括學校、教育部、衛(wèi)生部等組織學校是最重要的機構水平,社區(qū)水平包括居住地交通情況、公園、社區(qū)娛樂等,最遠端的是政策水平,具體包括教育政策、公共衛(wèi)生政策以及戰(zhàn)略計劃而且每一水平均能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
以期對日后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決策提供幫助和指導,對體育、教育主管部門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對制定體育運動改革方案提供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3.3.1.2 研究假設社會生態(tài)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干預對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具有促進作用。3.3.2 實驗對象本研究的實驗對象來自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錢橋中學和華銳實驗小學的學生,正式實驗干預抽取兩所學校各 2 個班,其中 1 個班作為實驗組,1 個班作為對照組。除去不能參與的同學以及無效數(shù)據(jù),最后實驗對象為 173 人(圖 3-1),實驗組學生 85 人,對照組 88 人。其中小學實驗組 43 人,對照組 45 人,初中實驗組 42 人,對照組 43 人,平均年齡為 11.5 歲,其中小學組年齡最小為 9 歲,最大為 12 歲,初中組年齡最小為 12 歲,最大為 15 歲。
面干預干預內容通過健康教育和運動干預兩種方式方面:1.家長通過向孩子講授健康與體育健送運動增進身心健康相關知識,如學生適宜而將其傳授給孩子。其中微信宣傳的體育健重要性;準備運動與整理運動的做法與好處康及注意事項;夏季中暑預防與解決措施;動為何能夠提高學習成績;近視的原因與預況如何處理;體育精神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表 3-2 家庭層面干預安排表圖 3-2 綜合干預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晨聰;;讀懂上海首個“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shù)”[J];上海教育;2015年36期
2 陳福亮;楊劍;季瀏;;學校體育政策執(zhí)行力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3 孫風林;;一個公園休閑體育的歷時性生態(tài)學考察與分析[J];體育科學;2015年05期
4 戴劍松;孫天云;顧忠科;孫飆;;基于加速度傳感器測量技術的中歐學生身體活動初步比較研究——以發(fā)達地區(qū)部分學生與歐洲學生為比較對象[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5 張文鵬;王健;;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體育政策的演進: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5年02期
6 潘凌云;王健;樊蓮香;;現(xiàn)階段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執(zhí)行研究的思考:問題與對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7 陸遵義;孫紫琪;閆巖;;上海市中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認知與鍛煉行為的關系[J];體育學刊;2014年06期
8 劉現(xiàn)赟;;體感游戲對我國居民家庭體育的積極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4年23期
9 汪曉贊;郭強;金燕;李有強;吳紅權;季瀏;;中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理論溯源與框架構建[J];體育科學;2014年03期
10 王俊杰;王培勇;徐堅;元文學;;體力活動干預新方式——體感游戲的起源、發(fā)展及應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董如豹;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視角下美國和新西蘭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2 何曉龍;影響兒童青少年中到大強度體力活動的建成環(huán)境因素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3 陳培友;社會生態(tài)視域下我國青少年體力活動促進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超;中國兒童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推薦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5 王淑康;城市社區(qū)老年人規(guī)律體育活動行為的社會生態(tài)學探索及健康干預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茜;上海市中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生態(tài)學模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2 耿興敏;運動為主的綜合干預方式影響肥胖兒童健康認知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3 韓建偉;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研究[D];廣州大學;2014年
4 孫保明;河北省高校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許昆昆;立足社區(qū)開展校外青少年體育活動的典型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年
6 王艷鋒;社區(qū)體育對構建和諧城市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楊燕國;上海市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促進的學校、家庭、社區(qū)聯(lián)動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呂虹穎;上海市初中學生鍛煉行為干預實驗初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李玉強;青少年學生生活習慣與體質健康的調查及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郝東;體育學習型家庭對高中生體育行為影響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86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8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