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中駁斥型文本研究及其啟示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ublication of PISA test results, the problems in science education, such as emphasizing knowledge over ability, emphasizing results less than process, and emphasizing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etc., are highlight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est result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ain phenomena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design scientific inquiry, scientifically explain data and evidence, innov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the traditional science textbooks, and gradually rise the repulsive text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scientific reading model, the study of repulsive text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scientific reading model, and directly looks at the mystical concepts that students may have. In the repulsive text, the related myth concepts are clearly presented, then refuted directly, and the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explanation is given. The study shows that repulsive text can effectively change students' myth concept and has the mechanism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enlightens us that we can proceed with the reform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forming the way of scientific learning and innovating the curriculum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so on.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ain after judging the problem and to construct the process cogni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價值教育研究與開發(fā)中心;廣東省江門市第一中學;
【基金】:廣東省教育廳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教育科研類)《校本學習研究原理與方法的探索》(2014GXZK028)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研究項目《學習為本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HS2015005) 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項目(粵人才辦[2015]8號)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33.9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農(nóng)農(nóng);英國中學的科學教育[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劉前樹;李廣洲;;科學教育中科學本質(zhì)的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0年06期
3 徐書業(yè);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0期
4 鄭永愛;論科學教育學習環(huán)模式的涵義和發(fā)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6期
5 蘇榕娜;;臺灣地區(qū)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6 李維;;科學教師身邊的“科學教育”——淺談科學學科推廣教學中的一些難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8期
7 徐善衍;;關于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理念探討[J];科普研究;2009年04期
8 魏壯偉;李玉華;宋少飛;;我國科學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理性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徐國軍;;技;瘜W如何開展科學教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9期
10 劉翠;莊啟亞;溫靜雅;;科學故事:在科學教育中的教學意義及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魏壯偉;;我國科學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劉冠杰;;從科學發(fā)展觀解讀科學教育[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仇國政;;科學探究——科學教育的有效方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4 寇小滿;;高中階段科學教育三種教育形式下學生學習任務勝任情況的比較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5 鄧磊;;我國科學教育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現(xiàn)狀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蔣怒雪;;對典型科學教育項目的剖析與思考[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16以科學發(fā)展的新視野,努力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內(nèi)容論壇論文集[C];2014年
7 呂海平;彭蜀晉;楊曉丹;;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發(fā)展60年簡析[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李培俊;;科學素質(zhì)也應該注重教育資源公平[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冠杰;唐觀紅;;懷疑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和原動力——科技館里的一節(jié)科學課引發(fā)的思考[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青;青少年非正式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凱;民國時期中小學科學教育政策研究(1912-1949)[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樊冬梅;中國近代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878—1922)[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阮曉菁;英國和澳大利亞中小學科學教育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5 何淑華;當代語文教育應該走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的發(fā)展道路[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2年
6 黃威;求索與困頓[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佟雅囡;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關亮亮;我國中學科學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和研究對策[D];西南大學;2013年
9 吳小波;科學教育特色專業(yè)建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繼東;科學教育專業(yè)實驗體系的構建[D];長春師范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475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47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