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
本文關鍵詞: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北師范大學》 2012年
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
李茹
【摘要】:當今基礎教育改革,語文教材的改革一直是專家和教師關注的重點。由于我國語文教材以“文選型”教材為主,選文的數(shù)量、質量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部教材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選文中變化最大,也備受爭議關注和爭議的是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為探求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的演變軌跡,本課題選取義務教育法頒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1993年版、2000年版、2006年版(課標版)三套全國通用的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進行分類、歸納、統(tǒng)計,研究其演變情況,審視教材選文發(fā)展的歷史,借鑒前人的寶貴經(jīng)驗和歷史教訓,提出對未來語文教材選文的建議。 本文的引言部分闡述的是對三套語文教材的中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對象,概念的界定,本課題的理論依據(jù)與研究方法。第一章從選文演變、選文系統(tǒng)和功用、選文建議三個方面闡述中學語文教材選文的研究現(xiàn)狀。第二章對義務教育實施以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的演變進行分析,總結演變過程呈現(xiàn)的特點,發(fā)現(xiàn)演變過程的得與失。主要是從篇目和數(shù)量、選文作者構成、選文內容三個維度進行研究。第三章探究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變化與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的演變關系,主要是從指導思想、學科性質、選文標準、編寫建議等方面梳理大綱(課標)對選文要求變化呈現(xiàn)出的特點。第四章在前三章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的不足,從選文編排體系、選文制度、大綱(課標)三個方面的完善,提出對未來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的編選建議,期待構建更科學的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系統(tǒng)。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3.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雪文;;中學語文教學之理論依據(jù)[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5期
2 周正逵;方向 素質 教材——對當前語文教學改革問題的幾點思考[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周旭東;;《荷塘月色》,你想教給我們什么?——淺談語文教材的選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06期
4 趙長林;呂金偉;;三版本初中語文教科書選文價值取向的比較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6期
5 柴爽;;語文教材選文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21期
6 呂芳萍;;追求理想的語文教材——簡論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7 張聰慧;;語文教科書中選文的教學價值[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李曉宏;中國語文教材歷史發(fā)展軌跡綜述[J];長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王豐;郝玲;;對語文教材“選文”的思考與定位[J];教學與管理;2009年02期
10 劉文軍;;新舊初中語文課本選文多維比較研究[J];教育導刊;2007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朋朋;新時期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變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徐聰;論高中語文教材新體系的構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牛文明;略論語文教材的選文制度和編排體例[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肖純;中學語文教材選文標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文領;人教版新課標語文教材選文的課程功能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鄧茜;美學理論對高中語文教材選文的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毛菊;人教社實驗語文教材(7-9年級)文化類型透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玲;多元文化語境下高中語文課本選文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玫瑰;我國語文教材的選文功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周蔚;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現(xiàn)當代散文選文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德強;;五四散文的話語方式[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張雪;;杜威的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3 王達敏;《狂人日記》與當前小說的超現(xiàn)實寫作[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4 黃書泉;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5 邵毅;;女性身份的構建與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國20世紀文學翻譯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楊賽;;荀子正名新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楊漢麟;李賢智;楊佳;;余家菊留英時期的教育活動與思想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金大偉;;從抗爭絕望走向孤獨救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9 吳凡;;古典的悲天憫人與現(xiàn)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與張愛玲悲劇藝術的審美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10 華建新;;課程文化:專題研究性小課程的開發(fā)與開放教育品牌課程建設——以四明地方文學專題研究性小課程建設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鋼;;論蕭紅與遲子建的鄉(xiāng)土追憶[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2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文化精神[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立華;;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其現(xiàn)實選擇[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5 段會冬;;從農村城鎮(zhèn)化看農村教育的目標定位問題[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我讀《民主主義與教育》[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陶德宗;;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8 魏洪丘;;“獨語體”朦朧散文的獨特創(chuàng)造——略論何其芳的《畫夢錄》[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9 陶永莉;;《蜀山劍俠傳》研究史略述評[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10 舒志定;;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質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園園;論戴望舒詩歌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接受[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平安;探驪中國武術中“黃金分割”思想[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呂云濤;學校教育中不當懲罰問題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徐艷君;初中教師間競爭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云亮;小學語文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小雪;語文教育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寶珍;高考作文命題發(fā)展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本富;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建中;正確認識和把握語文教學的新導向——新頒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評介[J];保定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2 李敬敏;文學教學應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3 梁運佳;從多元文化視角審視學前教育課程內容[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金元浦;重新審視大眾文化[J];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01期
5 賀寶林;;人類學視野下的地域文化[J];東方藝術;2005年20期
6 巢宗祺;關于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理念[J];湖北教育;2002年09期
7 黃靂;二十世紀語文教學大綱回眸[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孟凡麗;我國民族教育課程研究:回顧與前瞻[J];貴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9 程曉云;知識觀與教學評價的理論演變——語文課程新標準與舊大綱的比較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2年12期
10 張樹臣;社會主義發(fā)展新時期的歷史階段劃分[J];黑龍江史志;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海燕;地域文化與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志軍;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柯森;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及其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大圣;百年語文育人功能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孫慧玲;我國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立亞;語文課程標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解光穆;不同時期語文課程標準(大綱)中有關閱讀教學規(guī)定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華;中學語言教材范文編選的文化視野[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4 高永亭;1978年以來六部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與英語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滔娜;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人教版)的文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6 孫偉霞;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校本課程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宋惠卿;語文人本化教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農;大陸、臺灣九年一貫制《語文課標準(綱要)》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史廣艷;關于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研究報告[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林;;當下中學語文教材的三維透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2 付緒紅;;滬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中女性形象審察述論[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宗世海;;修訂本初中語文教材病句例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4 張希艷;劉元克;;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的生命教育價值實現(xiàn)策略[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年04期
5 吳守雷;;讓“中國節(jié)”根植在學生心中——初中語文教材呼喚傳統(tǒng)節(jié)日題材力作[J];語文建設;2009年02期
6 鄭友霄;擺正“人”在語文教育中的位置──四年制初中語文教材的新構想[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7 張海俠;;教材選文的有效利用[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0年12期
8 羅文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指瑕[J];湖南教育(中);2011年07期
9 劉朝暉;周桂香;陽晴晴;;2003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性別角色分析——基于1998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研究結論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09期
10 張鈴鈴;新課標下處理選文的幾點嘗試[J];教學與管理;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家俊;;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教材評價分析[A];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第二屆優(yōu)秀論文評比活動”論文集[C];2004年
2 ;鄂豫邊區(qū)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建設學術討論會入選文章及作者[A];中原偉業(yè)——鄂豫邊區(qū)抗日民族根據(jù)地建設學術討論會、湖北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及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和新四軍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3 ;湖北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及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與新四軍研討會入選文章及作者[A];中原偉業(yè)——鄂豫邊區(qū)抗日民族根據(jù)地建設學術討論會、湖北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及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和新四軍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4 管軍;;淺談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滲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5 ;初中語文教材語言面貌及字詞教學的思考[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馮田;;淺談小學語文考試的新思維[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周正華;肖翠蓮;;小學語文新教材(中年級)比較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8 傅曉;;如何正確處理語文課本中的插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9 王應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問題分析及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10 黃錫朋;;近幾年高考試題走勢分析[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N];團結報;2011年
2 商報記者 江筱湖;[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艷輝;[N];中國旅游報;2001年
4 劉芝亮;[N];黔西南日報;2010年
5 梁志林 楊金花;[N];光明日報;2004年
6 馮濤 張瑩瑩;[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王洪波;[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記者 陳彬斌;[N];中國文化報;2003年
9 孫剛;[N];天津日報;2004年
10 孟苗;[N];山西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慧玲;我國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郭蓉;《文選》李善注征引式訓詁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君;大學語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開大學;2010年
5 武漢強;《古文觀止》選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衛(wèi)軍;《左傳》評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煒煒;老舍與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曹建召;學校語文知識生產(chǎn)方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孫眾;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課內擴展閱讀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袁麗;中學物理課程中數(shù)學知識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茹;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冰;四套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系統(tǒng)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蔡琨;初中語文教材選文要求與案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黃敏;長春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戴婉琴;初中語文教材古代作品選文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宗威;長春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特點及試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俞艷芳;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兒童題材作品選文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8 曲娜;小學語文教師教材選文認可度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瑞;初中語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內容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10 王珊珊;新課標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選文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當代選文演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1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6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