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本文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wǎng) > 教育論文發(fā)表 >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發(fā)布日期: 2013-03-30 發(fā)布:
2012年第87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摘 要: 生命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形式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敬畏生命,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實踐,對中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十分重要。作者結(jié)合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從幾個方面出發(fā),探討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
中國論文網(wǎng)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 立足教材 立足課堂 拓展閱讀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形式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敬畏生命,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實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積極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目前,世界多極化與經(jīng)濟全球化為人類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中小學生的視野也更加開闊,,可是隨之也有許多消極因素給中小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自私自利、崇拜金錢、心理脆弱、暴力傾向、自殘自傷等,這些都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對中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日益成熟,心理上也發(fā)生著極大的變化,一方面他們有了很強的成人感,另一方面還有著孩童的幼稚性,心理沖突比較劇烈,所以,在這一個階段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非常關鍵。
初中語文課本就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很好的教材,初中語文教師有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一、立足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仔細閱讀現(xiàn)行的初中語文教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1]。在語文教材中幾乎處處可見生命與愛的痕跡,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去挖掘,立足教材,教育學生去關注生命、感受生命,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個人的生命品質(zhì)。
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冰心詩三首》,讀來就可以讓人產(chǎn)生生命的共鳴;《成功的花》可以教會學生不能只羨慕他人獲得的榮譽,而應該了解他人成功背后的努力;《嫩綠的芽兒》歌頌了青春的美好,勸勉青年人應該積極地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抓住這些,對學生進行人生意義的教育。
再比如臧克家先生為了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寫的詩《有的人》,語言雖然非常樸素,但蘊含著深刻的含義,生與死、善與惡、美與丑都在詩中有著很好的詮釋,而詩中包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體驗詩中蘊涵的感情,點燃學生的思想之燈。
總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素材,關鍵就在于我們?nèi)绾瓮诰,如何引導?
二、立足課堂,提升生命教育的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在語文教學中要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命教育。所以,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感悟生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
1.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主人,學生完全是被動地學習,這樣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無法形成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我們要進行生命教育,首先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就需要我們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與特長,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這樣的課堂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也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
2.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切身感悟生命的價值。
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親身投入到文本中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對文本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文本情感的熏陶。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就更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體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有多種形式,其中編演課本劇是比較常用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商人》一文時,我就鼓勵學生自由地挑選喜歡的角色,上臺表演。學生的表演非常成功,把夏洛克的陰險、狡詐、貪婪、冷酷,安東尼奧的正直慷慨等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表演很好地與課文的情感融為一體,這樣就更能夠激發(fā)他們崇尚仁義、真摯、友誼等優(yōu)秀的品質(zhì),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的價值。
三、拓展閱讀,豐富生命教育的情感
人只有不斷地擴展自己的視野,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并改造世界。我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僅僅靠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進行拓展閱讀,擴大學生的生命體驗與感悟。
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與修養(yǎng),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野性的呼喚》、《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讓學生通過閱讀,體味主人公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另外,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報紙雜志,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報紙雜志中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并且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通過閱讀報紙雜志,能夠讓學生緊隨時代的步伐,真正地觀察社會、體驗社會、思考社會,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對生活與生命的認識。
總之,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途徑有很多,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思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提升學生的生命質(zhì)量,讓接班人的生命更加絢爛,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陸寅.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5):66.
本文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06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