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華語魔幻題材影視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16:36
【摘要】:在新神話主義的背景下,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在技術美學和敘事策略方面都有更加明晰的特征——古老的神話元素、華美的視覺場景、奇幻的想象緯度、巧妙的敘事模式等共同呈現出了現代社會多種價值觀存在的可能性。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除了承襲了上古神話傳說和上世紀武俠文化的精髓,強調了民族文化身份、思維方式和情感認同偏好,還積極地學習和借鑒西方經典魔幻影片的成熟理念和表達風格,努力使其融合進世界電影大格局,因此,這一類影視作品更具開放性與包容性,煥發(fā)了全新的藝術氣息。它在迎合觀眾觀賞口味與情感需求的同時,也表現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現代人從未停止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對美好的過往和將來都充滿了眷戀和希望。當代中國的魔幻題材影視作品在發(fā)展過程中所依托的文化資源,概括而言主要有中國古典神話、古代志怪小說和神魔故事、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和域外神話。講好中國故事,一定繞不開中國人的宇宙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而古典神話、志怪神魔、宗教巫術等就是蘊涵并傳承中華民族核心文化觀念的寶庫。研究華語魔幻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的思想文化資源并加以梳理和總結,有助于對魔幻影視的文本敘事結構、美學風格、產業(yè)結構、消費模式等方面有更為透徹深刻的理解。進入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的敘事策略在悄然轉變,它們不再拘泥于單純的線性敘事,而開始向西方式的復線敘事借鑒經驗。這些影視作品神秘、錯綜復雜、不同界層的生活狀態(tài)和主題對話等內容幾乎都借助巧妙的敘事策略而實現。新世紀華語魔幻題材影視劇為了加強詭譎神奇的魔幻色彩,一般選用比較復雜的多緯度、多線索敘事,形成立體交叉的敘事結構,將人、魔、獸、仙、妖等不同界域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復雜卻完整的故事域,刻畫出精準鮮明的人物形象。魔幻究其根本是在神話母題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打造奇幻神秘的場景,通過視聽刺激展現魔法和奇幻的沖擊,從而表現英雄、魔仙和平凡人的愛恨情仇,以及對既定命運的抗爭。在這一層面上,魔幻的魅力正是在于營造一種極其陌生化的神秘敘事氛圍。魔幻影視作品的時空交錯、多個敘事視角不斷跳躍轉換,時空成為表現因果、宿命、邪惡循環(huán)的介質,帶給觀眾強烈的心靈震撼。新世紀以來,創(chuàng)作者嘗試營造陌生化的善惡二元對立戲劇沖突,敘事主題涉及書寫成長之殤與自我救贖、歌頌真摯純粹的愛情、省思極度追求權力和欲望的畸形心理及惡果。魔幻電影電視劇中的愛情主題和魔幻情境都是以對于人性的回歸為目的,通過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和矛盾沖突把現實生活中現代人的生存意義與魔幻神話世界連接起來,滿足了觀眾對生命思考的精神需求。魔幻影視作品承載著觀眾的種種審美需求與消費需要——對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時期有豐富的猜想和想象,對超能力迫切的渴望,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其中,影視作品通過對魔法、魔器、仙力、幻術、魔界等的描摹,形成一個虛擬的社會秩序和解決問題的超能力,這些讓觀眾在魔幻世界中感到真實,認同魔幻世界的合理性,自然而然的進入到魔幻情節(jié)之中。觀眾的情緒隨著影視情節(jié)的牽動而流動,通過對人物的情感投射達到角色上的自我認同。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掀起熱潮,與民族文化記憶和人類精神指向有很大的關系。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懲奸除惡的俠義與除妖斬魔的勇猛是中國民族文化中所秉持的道德行為標準,再加上充沛的情感力量和永恒的愛情主題,共同構成了人類向往的充滿了魔幻與浪漫的烏托邦世界。在這個烏托邦世界中,民間小人物的成長過程與英雄的救贖之路是魔幻題材影視劇的敘事重點。創(chuàng)作者通過這一類人物的成長與轉變,為觀眾開啟既真實又虛幻的尋夢之旅。新世紀華語魔幻題材影視作品呈現了天馬行空的奇特想象及超現實的美學風格,其虛擬空間中的光影奇觀與唯美幻境都成為后工業(yè)時代的獨特審美表達。華語魔幻影視作品通常以傳統(tǒng)神話傳說為主要內容,但隨著社會發(fā)展,經典神話中的很多價值觀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取向,所以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對傳統(tǒng)神話進行了解構與改編,使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期待。通過對傳統(tǒng)神話整合重構,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從本質上講已不再只是神話詩性表達,而是把現代觀念融入到傳統(tǒng)神話之中,更加看重神話的現實意義。在后現代理論的影響下,雖然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依然強調英雄敘事,但是卻對其崇高性以及權威性進行消解,對傳統(tǒng)神話所包含的傳統(tǒng)價值觀既有顛覆也有繼承。魔幻影視作品作為后工業(yè)時代的產物,呈現出了后現代消費文化的審美特征。作為消費文化品種,它不斷拓展可能的創(chuàng)新空間,盡量尋找與挖掘適合大眾的娛情內容,并在尋求商業(y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使影視作品更能深入人心。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以其新穎的藝術形態(tài)以及創(chuàng)新的故事內核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使內容整體風格更能激起觀眾的愉悅感,使觀眾獲得了極大的觀影滿足和娛樂興致。尤其是它游戲化拼貼和戲謔解構的特點,激起了全民狂歡。觀眾在游戲般的虛擬景象中自得其樂,而導演也在這種非主流化的表達中也酣暢淋漓地表達了自己的文化娛樂心態(tài)與快意。新世紀華語魔幻題材影視劇的傳播與營銷問題也是本論文一個重要板塊。魔幻文化不僅利用魔幻電影征服了大銀幕空間、用魔幻電視劇影響了電視受眾的思維模式,還把觸角延伸到了主題公園、手游、音樂、建筑、繪畫等多個相關領域。不同媒介聯手形成一種嶄新的媒介傳播方式,它以快感和愉悅營造時尚和流行,十分自然地進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影視改編作為魔幻大IP商業(yè)版圖全產業(yè)鏈的一部分,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需要在改編網絡大IP時有明確的定位,在樹立自己文化形象的同時,也需要將本土新神話進行海外輻射,實現魔幻IP的增殖。國內影視產業(yè)的投資者和制作者需要掌握好制作與營銷的尺度,做好本土文化傳承與吸收外來文化的之間關系的調整,形成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魔幻影視作品。華語魔幻影視劇是發(fā)展勢頭正盛的影視類型,它還擁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好萊塢魔幻影視作品的成功給我們提供了借鑒的范本,我們應該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向好萊塢學習,打造經典的東方魔幻影視作品。我們在魔幻影視制作和推廣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在影視投資、特效技術、故事內容上還有很多問題。尤其是魔幻IP改編影視作品過分追求“流量”營銷效果的現象,已成為影視市場的毒瘤。它從本質上來說是影視市場上優(yōu)質劇本緊缺,投資方和宣發(fā)團隊黔驢技窮、飲鴆止渴的做法。近幾年的作品情節(jié)雷同、思想性日漸式微、主題平淡、創(chuàng)意不足、人物性格不突出等問題不斷浮現。這些現象的背后,折射出作者在創(chuàng)作初衷上的變化。由于商品經濟的沖擊、傳統(tǒng)文化秩序的消解,以及復雜的社會現實,大家不再秉持追求理性價值的初心,也不再堅持探討人性復雜性的韌勁,失去對社會進行尖銳批判的勇氣,失去了對人性深層次的剖析和點撥,在集體失語的情境下,選擇性逃避成為了反映影像作品內涵的關鍵詞。魔幻網絡IP頻頻轉化,一味追究經濟利益而放松了對質量的要求,更有甚者,屢屢出現抄襲現象;而制片方也時常迎合市場化和商業(yè)化的需求,追求庸俗的娛樂,以達到藝術投資方面的最大化收益,這樣的產業(yè)生態(tài)勢必會在未來遭遇困境。影視產業(yè)浮躁以及藝術性讓位于商業(yè)性,導致大量粗制濫造的作品浮水而生。所以,面臨轉型的華語魔幻影視作品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其藝術價值,促進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有著廣泛且深刻的影響力,華語魔幻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熱潮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亟待深入探索的社會文化現象,逐漸擺脫了娛樂大眾的單一標簽。魔幻影視作品的風行不僅僅是因為影像制作技術的精良與商業(yè)策略的成熟運用,還有現代人對原始神話故事及其思維的重新認知和解讀。魔幻影視作品的傳播與推廣,是一種文化觀念和思維的傳播,它關系著我國古典文化的傳承、民族形象的重構、國民對民族身份的認知,以及國家軟實力的強化。綜上,“新世紀華語魔幻影視作品”這一研究話題兼具藝術學、傳播學、人類學、民俗學和古典文學的多重研究價值,愿其能夠對亞類型電影研究添一份錦花。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
本文編號:2601683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
本文編號:2601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60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