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特主義”視角:城鄉(xiāng)職業(yè)教育一體化發(fā)展體制與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 后福特主義 城鄉(xiāng)職業(yè)教育一體化 體制與機制 互動機理 復雜關聯(lián) 出處:《職教論壇》2015年1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后福特主義"是一種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為發(fā)展基礎的、生產過程和勞動關系都具有靈活性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其倒塔狀的管理格局、聯(lián)動型的發(fā)展格局、交融性的經營格局與城鄉(xiāng)職業(yè)教育一體化發(fā)展之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和培養(yǎng)體制改革互動活躍,而其"彈性化"的生產模式、"合作化"的經營情境、"定制化"的營銷策略、"生產島"型的用人規(guī)格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型又與城鄉(xiāng)職業(yè)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的組織領導機制、資源整合機制、經費投入機制、市場運作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等改革舉措關聯(lián)密切。
[Abstract]:"Post-Ford Doctrine" i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with flexibility 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labor relations, which aims to meet individual needs and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linkage type, the mixed management pattern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ystem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system are interactive and active. And its "elastic" production mode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ituation, "customized" marketing strategy, "production island" type of personnel specifications and "flat"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mechanism. The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resource integration mechanism, fund input mechanism,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單位】: 銅仁市工業(yè)學校;銅仁學院紀委;貴州銅仁學院;
【基金】:教育部榮達教育資助基金2013年度課題“民族地區(qū)高職教育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以武陵山區(qū)為例”(編號:RDZY13029),主持人:侯長林 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貴州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的路徑研究”(編號:14ZD004),主持人:彭吉黔 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qū)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研究”(編號:14GH060),主持人:喻麗
【分類號】:G71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阿木布偉;;再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制約因素[J];改革與開放;2014年22期
2 李艷婷;;改革開放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年05期
3 楊愛民;;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構想與實踐[J];理論導刊;2006年06期
4 李翔宇;周春曉;胡漢汀;;從工匠控制到管理控制——隱性知識顯性化之于科學管理的價值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3期
5 劉建武;;鄧小平關于利用資本主義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構想[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10期
6 汪青松;;“兩個不走”:中國道路的方向性規(guī)定[J];政治學研究;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胡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東方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2 聶海杰;馬克思哲學變革的邏輯進程[D];河南大學;2014年
3 吳永輝;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產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4 張秋輝;“三個自信”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5 曾紅宇;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6 王飛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途徑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7 徐芹;列寧早期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許正偉;來華東盟留學生思想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2 彭璐;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3 龔小鳳;后擴招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滿俊華;;中國職業(yè)教育多元主體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富勝;;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從福特主義向后福特主義轉變[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蓋琪;;后福特主義時代的話語表達機制[J];探索與爭鳴;2014年07期
3 肖揚東;劉卓紅;;當代西方福利國家的重構——走向熊彼特主義競爭國家[J];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4 馮少舟;遠程教育的福特主義、新福特主義、后福特主義理論學說[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1年03期
5 鄧志偉;管理變革與終身培訓[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1998年09期
6 盛冰;知識的新生產及其對大學的影響[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徐國慶;新福特主義與后福特主義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模式比較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12期
8 吉志鵬;;消費文化對身體的建構[J];學術交流;2009年05期
9 莫少群;20世紀西方“消費社會”研究述略[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李文星;張亞斌;;知識敘述與質量控制:從后現代主義到后福特主義——兩種遠程教育媒體教學思想的平行比較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E.雷諾;汪行福;;后福特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個辯論的面面觀[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本文編號:15256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52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