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棧視角下微信公眾平臺出版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信息棧視角下微信公眾平臺出版模式研究 出處:《出版發(fā)行研究》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微信公眾平臺是信息接收者(微信用戶)和信息發(fā)送者(公眾平臺運營后方)進行信息交流過程中的一個節(jié)點,其實質是信息棧模式。出版業(yè)微信公眾平臺棧模式可以解構為易獲得渠道、強鏈接推送、個性交流互動以及O2O模式應用幾個功能。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棧強大的社交關系和輻射功能,傳統(tǒng)出版業(yè)企業(yè)可以進行精準出版推廣、個性在線互動、線上與線下多態(tài)互動等特色化圖書營銷活動。針對微信公眾平臺棧的局限性,本文進一步提出改善出版業(y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議。
[Abstract]: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the information receiver (WeChat users) and the sender (public platform operator behind) a node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ts essence is the information model. The stack can be deconstructed as easy access, publish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tack mode, strong link push, character intera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O2O mode in several func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WeChat stack stro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radiation function,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enterprises can make accurate publication, personalized online interactiv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orphic book marketing activities.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tack,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中南林業(yè)大學;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面向未來情景的我國圖書館情境戰(zhàn)略研究”(批準號:14B051)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面向不確定性未來的圖書館情景規(guī)劃研究”(批準號:12542204)
【分類號】:G230.7
【正文快照】: 信息棧理論是由我國情報學家嚴怡民于1996年提出的一種信息交流模式。他認為,信息從信息生產者(Senders)到信息接收者(Receivers)的流動過程中,會經過或不經過一些“節(jié)點”(Warehouses),即信息棧(圖1)。[1]這些“節(jié)點”,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貨!敝薪樵粯,對信息交流活動進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韓紅星;徐娜;;微信公眾平臺帶來的出版業(yè)營銷變革[J];中國出版;2015年03期
2 莫祖英;;基于過程分析的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科學;2014年07期
3 馬小琪;;數(shù)字自助出版模式對我國傳統(tǒng)出版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的啟示[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年06期
4 張克暉;呂維平;;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棧模式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小琪;李亞峗;;信息棧視角下微信公眾平臺出版模式研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7年07期
2 馮纓;王娟;;社會化媒體環(huán)境下的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年07期
3 李健;;微信在數(shù)字出版中的角色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6年11期
4 江翩翩;李蕓;;中國網絡自出版的衍生[J];新聞傳播;2016年20期
5 史小艷;張揚;;大學出版社微信運營的多維價值及路徑探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6年14期
6 施佳燁;馮纓;孫曉陽;;社會化媒體信息質量的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年07期
7 項典典;易燕娜;范新河;;感知信息質量對信息采納態(tài)度的影響研究——基于主客觀路徑的比較[J];情報科學;2016年07期
8 秦宗財;;2015年我國數(shù)字出版研究綜述[J];現(xiàn)代出版;2016年03期
9 張飛相;陳敬良;宗利永;周雪卉;;社會化內容生產平臺的盈利模式研究——以自出版平臺和UGC視頻網站為例[J];出版廣角;2016年05期
10 姜一梅;;從“dou出ban”看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營銷策略[J];出版廣角;2015年Z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慧敏;周光毅;;微信公眾平臺與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J];東南傳播;2013年10期
2 王鐘雄;;微信或將推動數(shù)字出版新革命[J];出版廣角;2013年15期
3 牛勇;張月萍;;雙劍合璧:圖書的微博與微信營銷[J];科技與出版;2013年06期
4 聶靜;;淺議大學出版社的微信營銷[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年02期
5 陳曉華;;傳統(tǒng)報紙使用微信新媒體的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J];新聞傳播;2013年01期
6 周蕾;;微信廣告?zhèn)鞑チρ芯縖J];東南傳播;2012年01期
7 孫玉偉;;用戶信息行為研究的理論基礎探源(下)[J];圖書館雜志;2011年11期
8 趙伯翰;潘敏;;盛大:數(shù)字出版垂直一體化的產業(yè)鏈布局[J];中國市場;2011年45期
9 肖葉飛;王業(yè)明;;數(shù)字出版的商業(yè)模式與產業(yè)鏈重構[J];編輯之友;2011年07期
10 張博;宋立榮;;農業(yè)科技信息共享中信息質量需求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生金;;平臺模式的本質及其特殊性[J];商業(yè)研究;2014年06期
2 張霞;;個性化服務平臺模式搭建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0年06期
3 程玉彬;;第三方農技平臺模式(續(xù))[J];小麥研究;2010年02期
4 ;制勝多邊平臺[J];董事會;2013年03期
5 程玉彬;;第三方農技平臺模式(續(xù))[J];小麥研究;2010年01期
6 劉威;蔡亞萍;;基于3G的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年06期
7 張巖;;浙江省ASP平臺模式探索[J];微型機與應用;2006年06期
8 張靜;;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與應用[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9 劉軍;朱毅;王麒;;e環(huán)境下高校合作研究平臺的分析與設計[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段勇峰;B2B2C平臺模式的未來[J];電子商務世界;2005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黑龍江省信息產業(yè)廳 孫s,
本文編號:13892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8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