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問題探討
本文關鍵詞:深圳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問題探討
【摘要】:在國內證券市場上,虛假陳述是證券市場中較為常見的違法行為,證券立法與執(zhí)法主要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個人利益。近年來,在法律的引導下,因虛假陳述致使的民事賠償案在維權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進展。例如:海聯(lián)訊案在補償理念、技術實施、賠償額的計算等方面做出了創(chuàng)新實踐,特別是其明確的補償計劃、處理措施都在力求實現(xiàn)立法所追求的目的,即遏制違法、保護投資者。本文主要闡述了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shù)睦碚摶A、二者因果關系的認定、虛假陳述概念界定與表現(xiàn)方式、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性質及認定等。其次通過對深圳海聯(lián)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說明,不但研究了公司采用虛假陳述的方式和原因,同時也深度解析了該公司虛假陳述賠償范圍和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司法解釋及相關法理對賠償方案加以檢視,在法律框架下對應然方案做了嘗試設計,進而借此案例提出了應對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對策建議。本文通過以下五個部分對上述內容展開了研究與探討。首先,引言部分闡述了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并且對國內外有關課題的研究進行了文獻綜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以及論文的架構。第二,該部分闡述了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的理論基礎,包括虛假陳述的界定、表現(xiàn)方式,需承擔民事責任的性質及二者因果關系的認定。第三,解析海聯(lián)訊虛假陳述案例。海聯(lián)訊為達到我國上市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的財務造假行為,包括虛假沖減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推遲確認成本費用等,并分析了海聯(lián)訊財務造假的原因,主要是滿足上市的條件、內部監(jiān)管的缺失、外部監(jiān)管不嚴、違法成本低、處罰力度輕等。第四,對海聯(lián)訊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補償方案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補償方案的法理檢視及應然設計。為了更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海聯(lián)訊以《虛假陳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賠償方案,它立于司法程序之外,為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案件中的受害投資者能夠及時、高效地得到賠付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模式。但是我們認為,嚴格按照現(xiàn)行證券立法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該案的補償方法仍有不足之處。首先,對同一案件中的多項虛假陳述行為,應該對其實施科學的分割,以使每項虛假陳述行為在其對應的揭露日、更正日均構成給予賠償?shù)那樾?其次,對于同一虛假陳述行為以“擠牙膏”的方式分次加以揭示,理應將每一次揭露、更正之日視為具有獨立性的揭露日或更正日,形成多種補償情形。第五,為完善我國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提出對策建議。第一,健全財務報告質量保證體系,包括提高生產會計信息的技術能力、優(yōu)化財務從業(yè)人員的配置、加強對會計信息生產的管理;第二,建立完善的民事賠償保障制度,主要為設立?顚S玫膿p害賠償基金,推行虛假陳述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降低因民事賠償可能給公司帶來的經營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獲得損失賠償,以確保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
【關鍵詞】:財務報告 虛假陳述 民事責任 損害賠償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49;F275;D922.287
【目錄】: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引言12-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的理論意義12
- 1.1.3 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12-13
- 1.2 文獻綜述13-15
- 1.2.1 虛假陳述民事責任性質的文獻回顧13-14
- 1.2.2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中損失界定的文獻回顧14
- 1.2.3 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計算方法的文獻回顧14-15
- 1.2.4 文獻述評15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6
- 1.4 本文的框架16-18
- 2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的理論概況18-24
- 2.1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相關概念界定18-19
- 2.1.1 虛假陳述的界定18
- 2.1.2 虛假陳述的認定標準18-19
- 2.2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表現(xiàn)形式19-20
- 2.2.1 虛假記載19
- 2.2.2 誤導性陳述19
- 2.2.3 重大遺漏19-20
- 2.2.4 不正當披露20
- 2.3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性質20-21
- 2.3.1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屬于侵權責任20-21
- 2.3.2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屬于特殊侵權責任21
- 2.4 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因果關系的認定與確認21-24
- 2.4.1 因果關系的認定21-22
- 2.4.2 因果關系的確認22-24
- 3 深圳海聯(lián)訊案例分析24-36
- 3.1 深圳海聯(lián)訊概況24-26
- 3.1.1 深圳海聯(lián)訊發(fā)展沿革及股權結構24-25
- 3.1.2 上市財務造假事件分析25-26
- 3.2 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表現(xiàn)形式26-29
- 3.2.1 虛假沖減應收賬款26-27
- 3.2.2 應收賬款長期掛賬27-28
- 3.2.3 推后確認成本費用28
- 3.2.4 其他會計問題28-29
- 3.3 深圳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原因29-36
- 3.3.1 滿足上市條件是財務造假的主要動因29-30
- 3.3.2 內部監(jiān)管缺失為財務造假提供內部條件30-33
- 3.3.3 監(jiān)管體系不嚴為財務造假提供外部條件33-35
- 3.3.4 處罰力度過輕,,違法成本低35-36
- 4 深圳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分析36-45
- 4.1 專項補償基金賠償范圍的確定36
- 4.2 補償金額的計算方法與確定36-39
- 4.2.1 確定投資差額損失計算的基準日36-37
- 4.2.2 投資差額損失的計算方法37
- 4.2.3 投資資金利息及其差額損失部分的傭金、印花稅的計算37
- 4.2.4 計算損失賠償額37-39
- 4.3 補償方案的法理檢視和應對設計39-45
- 4.3.1 多個虛假陳述行為與其對應原則39-40
- 4.3.2 對應原則在海聯(lián)訊案中的適用40-42
- 4.3.3“擠牙膏”情形的賠償探討42-45
- 5 完善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的建議45-49
- 5.1 健全財務報告質量保證體系45-46
- 5.1.1 提高生產會計信息的技術能力45
- 5.1.2 優(yōu)化會計從業(yè)人員的配置45-46
- 5.1.3 加強對會計信息生產的管理46
- 5.2 建立健全民事賠償保障制度46-49
- 5.2.1 設立?顚S玫膿p害賠償基金46-47
- 5.2.2 建立虛假陳述強制責任保險制度47-49
- 結束語49-50
- 參考文獻50-53
- 致謝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勤古;;經營過期農藥并給農民造成經濟損失的,經營者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J];農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6年12期
2 程學平;刁某應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J];律師世界;1996年02期
3 ;企業(yè)對此事沒有民事賠償責任[J];中國社會保障;2003年05期
4 蔣堯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產品民事賠償責任研究[J];會計研究;2003年04期
5 余翠英;對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責任的一點思考[J];上海會計;2003年10期
6 楊建鋒;證券民事賠償責任人制度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陸文彬;;利益衡平理論在環(huán)境民事賠償責任領域的嬗變[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小保;;雇員傷人,雇主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J];就業(yè)與保障;2009年03期
9 袁義龍;;淺析民事賠償責任優(yōu)先規(guī)則適用條件[J];雞西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10 胡國平;未履行社會承諾應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J];人民司法;199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艷梅;;論國家在國際民事賠償責任體制中的作用——以跨國污染事件為背景[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書民;;試論證券市場委托理財?shù)拿袷沦r償責任[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煒;大股東主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值得提倡[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2 李克雙 田文;事故責任不等同于民事賠償責任[N];江蘇經濟報;2014年
3 程永杰 張永建;繳納了排污費也不能免除民事賠償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6年
4 薛洪增;證券民事賠償責任落實任重道遠[N];中國證券報;2006年
5 熊錦秋;推動光大證券民事賠償責任落到實處[N];證券時報;2013年
6 勞力;民事賠償優(yōu)先尚需克服法律技術難題[N];法制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袁定波;職員詐騙 銀行要負民事賠償責任[N];法制日報;2014年
8 記者 張析云 通訊員 張秋雁;學生郊游中摔傷 學校是否應擔責[N];長春日報;2006年
9 張文婷;保險公司可按民事賠償責任理賠[N];上海金融報;2013年
10 楊濤;“碰瓷”遭碾的法律分析[N];深圳商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黎晨;行政賠償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交錯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2 王蕊;行政民事賠償責任混合形態(tài)法律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3 康賀;深圳海聯(lián)訊財務報告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6年
4 陸文彬;論環(huán)境民事賠償責任社會化[D];福州大學;2006年
5 趙堯;民事賠償責任優(yōu)先制度的展開與限縮[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2年
6 羅方方;民事賠償責任優(yōu)先原則的實現(xiàn)機制[D];安徽大學;2013年
7 王中偉;論我國食品安全民事賠償責任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2012年
8 梁飛;我國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袁義龍;論民事賠償責任優(yōu)先規(guī)則的適用[D];安徽大學;2014年
10 王秋根;中美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責任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50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55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