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與共生共享:共享發(fā)展的雙重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2-08-23 16:31
共享發(fā)展是新發(fā)展觀的價值指向,其基礎是"共享"理念。"共享"理念包括三個基本問題:誰來共享、共享什么和如何共享?要解答這些問題,就必須進一步追問:共享的理由和依據(jù)是什么?共享的理由和依據(j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共享的方式。共建共享以自由主義的選擇—責任理論為基礎,認為共享的依據(jù)是共建行動(即選擇—責任、付出—回報),因而要求以參與共建的方式確定共享的方式。共生共享以共同體主義的公民權利—義務理論為基礎,認為共享的依據(jù)就是成員身份(即共同體—成員),因而要求具有平等身份的共同體成員平等地參與共享。任何一個社會的共享都需要共建共享與共生共享相互補充、相互助益,沒有共生共享的共建共享有可能導致貧富懸殊,部分人無法生存;而沒有共建共享的共生共享有可能導致普遍貧困,社會發(fā)展動力不足。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共享思想的倫理特質[J]. 劉洋. 倫理學研究. 2018(01)
[2]共享是中國文化的智慧、良心和符號[J]. 王澤應. 倫理學研究. 2017(03)
[3]共享發(fā)展理念的倫理基礎[J]. 向玉喬. 倫理學研究. 2016(03)
本文編號:3678107
【文章頁數(shù)】:8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共享思想的倫理特質[J]. 劉洋. 倫理學研究. 2018(01)
[2]共享是中國文化的智慧、良心和符號[J]. 王澤應. 倫理學研究. 2017(03)
[3]共享發(fā)展理念的倫理基礎[J]. 向玉喬. 倫理學研究. 2016(03)
本文編號:3678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367810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