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利所得稅差別化征收的效應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股利所得稅差別化征收的效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jiān)會于2012年11月16日頒布了《關于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此次稅收調(diào)整的目的是通過有針對性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進行結構性減稅,確保資金的合理配置和股票市場的正常運行,使參與其中的投資者進行理性的投資行為。我國資本市場起步相對較晚,絕大部分關于股利所得稅研究的文獻主要集中在股利所得稅的重復性課稅引起的公司股利政策的調(diào)整,盡管這類文獻抓住了我國股利所得稅導致股票市場發(fā)展緩慢的關鍵原因之一,但是僅從這一點探討股利所得稅,其理論與實證的研究深度與廣度不夠。此次股利所得稅差別化征收政策為我國股票市場稅收效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試驗田,因此,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對此次稅改的成效進行檢驗,一方面是借助事件研究法測試該政策的信息沖擊,即宣告效應;另一方面是構建五因素稅后CAPM模型檢驗該政策的稅負沖擊,即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市場投機的作用,通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1.在政策宣告日,股息組(代表過去一年發(fā)放股利的公司)明顯比零股息組(代表過去一年未發(fā)放股利的公司)受該政策的信息沖擊更敏感,簡言之,該政策存在宣告效應,并且根據(jù)流動性溢價理論,股息組的超額收益率是由于其信息敏感性帶來的價格波動性;2.股票期望收益率與股利收益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證明了稅收懲罰觀的存在;3.稅改前股利收益率的系數(shù)小于稅改后股利收益率的系數(shù),證明了我國股票市場存在股利所得稅的稅收效應,并且此次股利所得稅結構性下調(diào),產(chǎn)生了正向、積極的稅收效應,同時此次稅改對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也產(chǎn)生了影響,投資者持有股票至股利發(fā)放的概率增大;4.換手率作為本文衡量市場投機程度的關鍵指標,盡管其顯著性一般,但其稅改后系數(shù)的下降,可以說明投資者在此次稅改后投機程度減弱,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本次稅改的目的。
【關鍵詞】:股利所得稅 稅收效應 宣告效應 事件研究法 五因素稅后CAPM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集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12.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義10-11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1-12
-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12-13
-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13-24
- 2.1 相關概念介紹13
- 2.2 金融市場稅收機制13-16
- 2.2.1 金融市場稅收的運行機制13-15
- 2.2.2 金融市場稅收效應的產(chǎn)生機理15-16
- 2.3 股利理論與稅收效應16-20
- 2.3.1 股利理論的發(fā)展脈絡16-18
- 2.3.2 稅收效應的相關研究18-20
- 2.3.3 股利理論及相應的稅收觀20
- 2.4 文獻綜述20-24
- 2.4.1 宣告效應21
- 2.4.2 經(jīng)濟效應21-24
- 第3章 股利所得稅政策差別化征收的短期市場效應研究24-30
- 3.1 研究假設24
- 3.2 模型選取24-25
- 3.3 研究設計25-26
- 3.3.1 樣本選取25-26
- 3.3.2 模型設計26
- 3.4 實證結果分析26-28
- 3.5 穩(wěn)健性檢驗28-30
- 第4章 股利所得稅政策差別化征收的長期市場效應研究30-45
- 4.1 研究假設30
- 4.2 模型選取30-31
- 4.3 研究設計31-36
- 4.3.1 樣本選取31-33
- 4.3.2 模型設計33-36
- 4.4 實證結果分析36-43
- 4.4.1 趨勢分析36-39
- 4.4.2 描述統(tǒng)計分析39-40
- 4.4.3 Pearson分析40-42
- 4.4.4 回歸分析42-43
- 4.5 穩(wěn)健性檢驗43-45
- 第5章 本文研究結論及其相關建議45-49
- 5.1 研究結論45-46
- 5.2 我國股利所得稅存在的問題及建議46-48
- 5.3 研究局限性與展望48-49
- 致謝49-50
- 參考文獻50-54
- 在學期間科研成果情況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宏偉,董本信,王雁;試論股利政策的制定[J];林業(yè)財務與會計;2000年05期
2 劉莉,劉洪添;企業(yè)的股利政策[J];遼寧財稅;2000年08期
3 魏薇,姜偉;企業(yè)股利政策淺析[J];財會研究;2001年02期
4 盧佳友,任榮;關于股利政策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02年08期
5 石何園,劉曉農(nóng),于楚;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股利政策[J];經(jīng)濟師;2003年01期
6 劉英男 ,陳林;股利政策類型及選擇[J];稅務;2003年09期
7 趙廣林;論上市公司股東之間的股利政策沖突[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4年08期
8 王佩;論股利政策與投資者回報[J];市場周刊.財經(jīng)論壇;2004年11期
9 宋亮亮;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對股利政策的影響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5年19期
10 陳淑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J];財會研究;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軍;王平心;;股利變動、經(jīng)營業(yè)績與信號假設[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2 董艷;李鳳;;管理層持股、股利政策與代理問題[A];經(jīng)濟學(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3 潘芳芳;;代理理論 過度投資、與股利首發(fā)——基于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2011年
4 許慧;;股權結構、“隧道”行為與股利政策——基于大股東控制權利益實現(xiàn)方式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志花;金蓮花;;公司治理對股利政策的影響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6 詹姆斯·奧爾森;高展;白云霞;劉紫上;;盈余、盈余增長與價值[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勞蘭s,
本文編號:4303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43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