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yè)對外貿易成本及其生產率效應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制造業(yè)對外貿易成本及其生產率效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貿易成本和生產率都是現今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研究的重點,對經濟的發(fā)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者在研究貿易成本和生產率時,大多集中于測算方法、影響因素以及效應作用等,而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的則并不多,這就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而也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本文首先基于1995年-2011年中國制造業(yè)的面板數據,分別利用Novy(2013)改進的引力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數法測算了貿易成本和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根據測算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在完成測算工作后,除了主要的解釋變量貿易成本外,本文還引入了外商直接投資、研發(fā)投入、出口貿易和工業(yè)增加值,構建出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特別地,考慮到研發(fā)投入的滯后性,本文對基礎模型做了簡單修正,并對回歸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通過實證研究,本文得出了如下幾點結論:1.不論在行業(yè)層面還是國家層面,1995年-2011年中國制造業(yè)對外貿易成本均呈下降趨勢;2.1995年-2011年中國制造業(yè)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處于小幅上升之中;3.相較于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對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貢獻更大;4.貿易成本和出口貿易對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具有負效應,且在五個解釋變量中,貿易成本的影響力最大;5.外商直接投資、工業(yè)增加值及研發(fā)投入對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具有正效應,且滯后兩期后,研發(fā)投入影響變得顯著。根據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在于,基于制造業(yè)分行業(yè),從貿易成本的視角切入,探討其對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影響,并在實證模型中,考慮到了研發(fā)投入的滯后性等問題,從而構建了三個模型并對回歸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貿易成本 全要素生產率 引力模型 DEA-Malmquist指數法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424;F752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6
-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10-11
- 1.2 研究思路及結構框架11-14
- 1.3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之處14-16
- 2 文獻綜述16-27
- 2.1 關于貿易成本的研究16-20
- 2.1.1 貿易成本的概述16-17
- 2.1.2 貿易成本的測度方法17-19
- 2.1.3 貿易成本的效應19-20
- 2.2 關于生產率的研究20-25
- 2.2.1 生產率的概述21
- 2.2.2 生產率的計算方法21-24
- 2.2.3 生產率的影響因素24-25
- 2.3 對現有研究的簡要評述25-27
- 3 貿易成本的測度27-39
- 3.1 貿易成本的測度模型27-30
- 3.2 樣本說明與數據來源30-32
- 3.3 貿易成本的測度結果及分析32-39
- 3.3.1 基于國家層面的雙邊貿易成本分析33-36
- 3.3.2 基于行業(yè)層面的雙邊貿易成本分析36-39
- 4 生產率指數的計算39-48
- 4.1 生產率指數的計算方法39-41
- 4.2 樣本說明與數據來源41-42
- 4.3 生產率增長的計算結果42-48
- 4.3.1 計算結果比較與分析42-44
- 4.3.2 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分解44-48
- 5 貿易成本對生產率指數的影響48-57
- 5.1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48-50
- 5.1.1 貿易成本48-49
- 5.1.2 外商直接投資49
- 5.1.3 研發(fā)投入49-50
- 5.1.4 出口貿易50
- 5.1.5 工業(yè)增加值50
- 5.2 模型構建50-51
- 5.3 實證結果分析51-57
- 5.3.1 模型回歸結果比較52-54
- 5.3.2 變量回歸結果分析54-57
- 6 結論與政策建議57-60
- 6.1 結論57-58
- 6.2 政策建議58-60
- 參考文獻60-65
- 附錄65-8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盛斌,廖明中;中國的貿易流量與出口潛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經濟;2004年02期
2 郭慶旺,趙志耘,賈俊雪;中國省份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世界經濟;2005年05期
3 陳德銘,魯明泓;國際直接投資區(qū)位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0年02期
4 錢學鋒;梁琦;;測度中國與G-7的雙邊貿易成本——一個改進引力模型方法的應用[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02期
5 柯孔林;馮宗憲;;中國銀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測度: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04期
6 章祥蓀;貴斌威;;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分析:Malmquist指數法評述與應用[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7 柴志賢;黃祖輝;;集聚經濟與中國工業(yè)生產率的增長——基于DEA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年11期
8 李春頂;;中國制造業(yè)行業(yè)生產率的變動及影響因素——基于DEA技術的1998~2007年行業(yè)面板數據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12期
9 許德友;梁琦;;中國對外雙邊貿易成本的測度與分析:1981~2007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年01期
10 梁會君;史長寬;;國內外貿易成本差異、行業(yè)要素密集度與我國出口“生產率悖論”——基于中國制造業(yè)動態(tài)面板數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涂遠芬;中國貿易成本及其效應的經驗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制造業(yè)對外貿易成本及其生產率效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9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0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