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自由化對行業(yè)內工資不平等的影響——來自中國制造業(yè)的證據
本文選題:貿易自由化 + 行業(yè)內工資不平等。 參考:《財貿經濟》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數據檢驗了貿易自由化對71個制造業(yè)的行業(yè)內工資不平等的影響。實證分析得到的基本結論是產成品進口關稅和有效保護率的下降顯著地降低了行業(yè)內工資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資開放度的提高對收入分配均衡有著不利影響,而出口導向程度的增強和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收入分配效應。采用不同的工資不平等度量指標并不會對基本結論產生影響。貿易自由化的作用機制在于其提高了企業(yè)生存門檻,降低了行業(yè)內生產率差異,進而反映為行業(yè)內工資差距的減小。本文的研究發(fā)現表明貿易自由化對我國解決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wage inequality in 71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using the data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1998 to 2007. The basic conclusion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that the decrease of import tariff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 of finished product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wage inequality in the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foreign capital opennes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while the increase of export ori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a positiv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measures of wage inequality does not have an impact on the basic conclusions. The mechanism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lies in that it raises the threshold of enterprise survival, reduces the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then reflects the reduction of the wage gap within the industry.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the inequa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國貿系;
【分類號】:F425;F752;F24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盛斌;錢學鋒;黃玖立;東艷;;入世十年轉型: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回顧與前瞻[J];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05期
2 包群;邵敏;侯維忠;;出口改善了員工收入嗎?[J];經濟研究;2011年09期
3 聶輝華;江艇;楊汝岱;;中國工業(yè)企業(yè)數據庫的使用現狀和潛在問題[J];世界經濟;2012年05期
4 李靜;彭飛;;出口企業(yè)存在工資紅利嗎?——基于1998~2007年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微觀數據的經驗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平紅;;流通溢出效應與海岸帶城市群經濟集聚[J];財經科學;2012年03期
2 支曉云;張二震;;國際貿易對我國收入分配的隱性影響——基于行業(yè)要素報酬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2年03期
3 劉海洋;孔祥貞;;出口貿易提高了出口企業(yè)工資水平嗎?——基于1999—2007年我國企業(yè)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部論壇;2012年04期
4 湯碧;陳莉莉;;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2年10期
5 王良舉;陳甬軍;;集聚的生產率效應——來自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13年01期
6 叫婷婷;趙永亮;;我國出口企業(yè)集聚與貿易二元擴張[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3年01期
7 劉晴;張燕;;貿易成本、異質性企業(yè)與擴大內需:理論框架與中國經驗[J];國際貿易問題;2013年02期
8 簡澤;段永瑞;;企業(yè)異質性、競爭與全要素生產率的收斂[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9 毛德鳳;李靜;彭飛;駱正清;;研發(fā)投入與企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基于PSM和GPS的檢驗[J];財經研究;2013年04期
10 寇宗來;高瓊;;市場結構、市場績效與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行為——基于中國工業(yè)企業(yè)層面的面板數據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洪光;;收益遞增、運輸成本與貿易模式[A];經濟學(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2 胡宗彪;王恕立;;企業(yè)異質性、貿易成本與服務業(yè)生產率[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14卷)[C];2013年
3 湯碧;陳莉莉;;入世十年中國加工貿易結構升級研究——全球價值鏈的視角[A];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yè)安全論叢(2012)——第七屆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yè)安全研究獎獲獎論文集[C];2013年
4 陳巖;張斌;翟瑞瑞;李毅;;國有企業(yè)所有權、債務與創(chuàng)新:整合委托代理與所有者沖突視角的實證研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5 任聲策;;創(chuàng)新和出口的互動關系:基于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的實證[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6 ;“中企西進”路徑選擇與企業(yè)成長理論:IO,RBT還是IBV?[A];第九屆(2014)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麗娜;產業(yè)空間集聚對中國制造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王冬;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主要政策實施與產業(yè)整合的績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3 胡宗彪;企業(yè)異質性、貿易成本與服務業(yè)生產率[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4 王洪國;基于協同視角的貿易投資一體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5 張鋒;中國飼料加工業(yè)產業(yè)組織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6 呂世斌;貿易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對就業(yè)和工資不平等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3年
7 郭浩淼;中國出口產品結構優(yōu)化路徑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8 劉怡;產業(yè)開放、技術體制與產業(yè)技術能力關聯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毛其淋;貿易自由化、異質性與企業(yè)動態(tài):對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經驗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10 劉竹青;地理集聚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微觀基礎與實證檢驗[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小s,
本文編號:1935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3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