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時代的身體置入
發(fā)布時間:2017-06-15 22:08
本文關鍵詞:機器時代的身體置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相對豐沛卻又低技的人力資源和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化施工制造體系的共存與混合是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建造領域的典型狀態(tài),也成為中國“半工業(yè)化”條件下最為根本的生產特征。在向前看的技術思潮中,往往一味強調“工業(yè)化”中機器生產帶來的效率和精確,卻忽視“半”所暗含的身體性事實,身體的價值和意義在建造的構成和實現之中被屏蔽。這種認識一方面背離建筑學中的人文向度,另一方面也放棄了“半工業(yè)化”狀態(tài)所具有的潛在機遇。論文基于上述研究和實踐的現狀而展開,首先梳理了手工業(yè)時期身體在建造活動中的原始價值,以及工業(yè)化變革以來機器如何一步步帶來對身體的壓制,在這種變遷和對比中認識到中國“半工業(yè)化”混合狀態(tài)中所面臨的身體差異性與機器精確性、身體多樣性與機器標準化、身體靈活性與機器普適性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從矛盾的思考與調和出發(fā),試圖在多重設計要素的交合中探索具體可行的建造策略。首先通過對身體操作差異性的控制和對精確性與主觀感受的關聯,在使建造活動不偏離設計意圖的同時保存身體操作的差異性而使其不完全異化于人;其次在身體創(chuàng)造性由操作向意圖轉變的前提下,將身體多樣性注入到標準化生產過程中,從冷冰冰的機器中獲得人性化的結果;最后,通過身體意圖和操作的交叉回應不均衡生產力背景下機器適應性的缺失,靈活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場施工條件和千變萬化的項目需求。通過這些分辨與研究,論文希望引導實踐者正視“半工業(yè)化”狀態(tài)的存在與事實,并能夠主動而積極地去發(fā)掘其中蘊含的可能。以身體作為切入點,探索如何構建一種建脫離了懷舊與浪漫色彩的、與機器生產共生的建造策略。
【關鍵詞】:半工業(yè)化 建造 機器 身體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0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對象界定10-12
- 1.2.1 機器時代10
- 1.2.2 身體10-11
- 1.2.3 半工業(yè)化11
- 1.2.4 建造11-12
-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5
- 1.3.1 建造12-13
- 1.3.2 身體之于建造13-15
- 1.3.3 本文研究定位15
- 1.4 研究意義及方法15-19
- 1.4.1 研究意義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論文框架17-19
- 第二章 身體在建造活動中的價值變遷19-27
- 2.1 前工業(yè)時代身體與建造的關系19-21
- 2.1.1 建造活動是身體知覺物化的過程19-20
- 2.1.2 操作與意圖共存的身體20-21
- 2.2 機器時代帶來對身體的壓制21-25
- 2.2.1 拉斯金:莊嚴而崇高的手工真實性21
- 2.2.2 工藝美術運動:手工藝精神的內在矛盾21-23
- 2.2.3 從德意志聯盟到現代主義:機器主導地位的建立23-25
- 2.3 中國半工業(yè)化背景下身體的置入與存留25-27
- 2.3.1 中國半工業(yè)化背景下身體與機器共存25
- 2.3.2 中國半工業(yè)化背景下化身體置入的目的與途徑25-27
- 第三章 差異的精確性:身體與機器并置的機會27-39
- 3.1 身體與機器并置的現狀27-31
- 3.1.1 機器的操控與反饋27-28
- 3.1.2 測量與定位中的復核、檢驗、調節(jié)28-29
- 3.1.3 工業(yè)產品組裝29-30
- 3.1.4 濕作業(yè)中的量身定做30-31
- 3.2 并置的矛盾31-33
- 3.2.1 身體操作差異性與靈韻31-32
- 3.2.2 身體操作差異性與機器生產精確性的內在矛盾32-33
- 3.3 身體差異性與機器精確性的調和33-39
- 3.3.1 差異性的控制:有原則的自由34-35
- 3.3.2 精確性的轉變:從精度到精致35-37
- 3.3.3 實現差異的精確性37-39
- 第四章 多樣的技術表現:機器生產中的身體意圖39-53
- 4.1 機器技術特征與身體意圖的辯證關系39-41
- 4.1.1 機器時代多樣性來源:技術適用中的身體意圖39-40
- 4.1.2 身體意圖建立在機器技術特征之上40-41
- 4.2 機器生產中的身體意圖置入41-49
- 4.2.1 “彈性標準化”41-44
- 4.2.2 連接的藝術44-46
- 4.2.3 深入機器生產工藝中的情感表達46-49
- 4.3 意圖的執(zhí)行:處理意圖與建造活動的距離49-53
- 4.3.1 建筑師的“建造”49-51
- 4.3.2 合乎時宜的建造意圖51-53
- 第五章 靈活的機械化:身體操作與意圖交叉中的適宜性53-67
- 5.1 生產力不均衡下建造的適宜性思考53-54
- 5.1.1 地區(qū)生產力發(fā)展不均衡的現狀53
- 5.1.2 適宜性思考中身體操作與意圖的交叉53-54
- 5.2 與身體技藝相當的建造選擇54-60
- 5.2.1 在地身體技藝的價值54-56
- 5.2.2 變造:身體技藝的現代更新56-57
- 5.2.3 “中間技術”:適宜的建造選擇57-60
- 5.3 與身體社會關系匹配的建造組織60-67
- 5.3.1 自發(fā)建造與商品化開發(fā)模式之間的廣闊地帶60-61
- 5.3.2 身體意圖主動介入建造組織61-63
- 5.3.3 建造組織中的“開放性”策略63-67
- 結語67-69
- 致謝69-70
- 注釋70-73
- 參考文獻73-76
- 圖片來源76-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鄭p,
本文編號:453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45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