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職業(yè)倫理:沖突與選擇、道德權利及其法律化
本文選題:職業(yè)倫理 + 法律職業(yè)特權。 參考:《西部法學評論》2013年02期
【摘要】:在特定情形下,遵從律師職業(yè)倫理往往意味著背離一般公民道德。律師——客戶關系的性質,要求律師職業(yè)倫理的核心只能是對客戶(委托人)的忠誠盡職。律師在社會法治中的角色,意味著律師只能在道德沖突中選擇遵從律師職業(yè)道德。律師能否在社會法治中發(fā)揮作用,取決于律師作為一個職業(yè)群體是否可以信賴;因而,律師個體必須遵從整個群體職業(yè)倫理,而無關乎其個人的道德觀。律師職業(yè)倫理不僅僅是一種義務,也應當是一種權利,所以,律師職業(yè)倫理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應該是法律問題。《律師法》及《律師執(zhí)業(yè)行為規(guī)范》為律師職業(yè)倫理法律化奠定了基礎,但對于律師職業(yè)道德權利特別是拒絕權的法律確認,還有待三大訴訟法或統(tǒng)一《證據法》來完成。
[Abstract]:The lawyer ' s professional ethics is not only a moral issue but also a right . Therefore , lawyers ' professional ethics is not only a moral issue , but also a right . Therefore , lawyers ' professional ethics is not only a moral issue , but also a right . Therefore , lawyers ' professional ethics is not only a moral issue , but also a right . Therefore , lawyers ' professional ethics is not only a moral issue , but also a legal problem .
【作者單位】: 懷卡托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從燕;律師角色的轉換與法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東南學術;2003年05期
2 陳嵐;律師與法治[J];律師世界;1998年03期
3 李世威;我們開展四種專項服務的做法[J];中國律師;1995年02期
4 焦悅勤;關于我國應實行律師訴訟強制主義的思考[J];河北法學;1998年05期
5 吳紹林;律師必須訴前查詢企業(yè)登記檔案資料[J];律師世界;1998年12期
6 盧小龍;中國律師制度的構建與展望[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徐景和;訴訟是一種消費方式[J];法律與生活;2001年01期
8 劉美蓉;律師與ADR探析[J];云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2期
9 趙義;我們?yōu)槭裁葱枰q護律師?[J];南風窗;2002年16期
10 余塵,趙承;律師、律師制度與法治建設[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獻智;;律師角色的轉換與律師的社會責任[A];中國律師產業(yè)化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安國江;;試論我國刑事證據交換程序[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洪;;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探索[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4 張洪;;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探索[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5 王泰清;;偵查階段律師“會見難”的法律思考[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6 冷緒光;;WTO對我國民事訴訟的影響與對策[A];2002年度全省法院應對入世工作研討會獲獎論文專輯[C];2002年
7 譚澤先;袁文毅;;從一起案例談企業(yè)商業(yè)秘密保護制度建立健全[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中國律師知識產權高層論壇論文集(上)[C];2009年
8 林柏樹;;試論律師不正當競爭的現實表現及防范措施[A];“嚴肅執(zhí)法與司法公正”研討會專集[C];1999年
9 王加衛(wèi);;關于從律師中挑選法官的思考[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郭學文;;律師業(yè)產業(yè)化與律師文化新論[A];中國律師產業(yè)化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刁志華 王小新;人民調解制度對當代糾紛解決的影響[N];江蘇法制報;2007年
2 朱磊;律師要真實反映人民心聲[N];法制日報;2007年
3 顏長林;仲裁與訴訟[N];法制日報;2000年
4 記者 林忠明 通訊員 黃志強;涵江法院彰顯訴訟便民[N];人民法院報;2004年
5 莫曉敏;村村都有訴訟聯(lián)系人[N];法治快報;2006年
6 桑衛(wèi)江 任海濤;溫縣法院構建便民訴訟網絡[N];焦作日報;2006年
7 單士瀚;泗陽訴訟接待點方便群眾[N];人民法院報;2006年
8 記者 宋明亮 通訊員 梁軍;平林法庭便民訴訟[N];人民法院報;2001年
9 記者 汪 放 通訊員 劉志力;統(tǒng)景法庭推行便民訴訟服務[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何炳炎 袁深;涉及羈押的訴訟期限應當數字化[N];檢察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紹奇;論法官的職業(yè)倫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吳宏耀;訴訟認識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吳華;行政訴訟類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宋明;人民調解糾紛解決機制的法社會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王淑榮;論法官職業(yè)倫理[D];吉林大學;2007年
6 王守安;檢察裁量權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孫加瑞;公司股東權訴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張愛球;論現代社會中的訴訟功能[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何永軍;斷裂與延續(xù)—人民法院建設(1978~2005)[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崔潔;刑事證據法目的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偉;人民調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杜自勤;談我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構建[D];鄭州大學;2006年
3 熊侃;論基層法律工作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4 孫敏潔;論美國法院附設ADR[D];武漢大學;2005年
5 劉遠雄;勞動教養(yǎng)制度改革的理論探索[D];武漢大學;2004年
6 胡華峰;試論申請強制執(zhí)行訴訟[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8 闕壯幸;訴訟外紛爭解決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9 田志偉;訴訟回避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10 李潁林;我國職務犯罪偵查中人權保障若干問題初探[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59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kehuguanxiguanli/185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