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動臺模型試驗的地鐵車站結構地震反應研究
本文選題:地鐵車站 + 粉質粘土 ; 參考:《福州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中城市地鐵建設方興未艾;然而,在地鐵等地下結構抗震研究方面卻相對滯后,至今我國還沒有完善的地下結構抗震分析方法和獨立的地下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地鐵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破壞,將會造成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且修復困難,因此,開展地鐵地下結構系統(tǒng)的抗震研究十分必要。已有研究表明,長度超過百米的地下結構受到地震動空間變異性的影響較大。為深入了解粉質粘土地基條件下地鐵車站在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的動力反應規(guī)律,本文在總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并完成了粉質粘土地基條件下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地鐵車站模型的振動臺試驗,并建立了試驗的數值模型進行相互驗證。論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內容和結論如下:(1)以福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則徐廣場站為工程背景,根據動力相似理論,設計了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地鐵車站結構模型的振動臺試驗方案。根據實驗條件,選定模型尺寸相似比為1/30。采用微�;炷僚c鍍鋅鐵絲材料制作試驗模型,并對模型材料配合比以及鋼筋配筋設計等進行了分析研究;為模擬粉質粘土地基,設計制作了剛性土箱,并在鋼箱內填土;鋼箱內襯一定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以減小波動反射效應。(2)開展了縱向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地鐵車站結構模型的振動臺試驗。根據地基條件,選用了El-Centro波、Kobe波和Chi-Chi波三條自然波作為地震輸入波;根據振動臺實際承載能力調整地震波峰值,擬定不同工況。利用福州大學ServoTEST振動臺陣系統(tǒng),考慮行波效應,在兩個振動臺上輸入不同的地震波,從而實現非一致地震動激勵。(3)通過對實測加速度、土壓力以及構件應力等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地鐵車站結構在地震波先后到達不同橫截面的動力反應差異、同一橫截面各構件的動力反應差異以及地鐵車站結構與土體的動力反應差異,從而得到縱向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地鐵車站結構的動力反應規(guī)律。(4)利用ABAQUS軟件,建立地鐵車站結構模型的空間有限元模型,開展了縱向非一致地震動激勵下、考慮結構-土相互作用的動力反應分析,并與試驗結果相互驗證。結果表明,振動臺試驗與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得到的規(guī)律一致,然而兩者在數值上存在一定偏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in large and middle cities in China is in the ascendant. However, the seismic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such as subway, is relatively lagging. So far, there is no perfect seismic analysis method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independent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Once the subway project is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 it will cause serious direct economic los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aseismic study of subway underground structure system.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with a length of more than 100 meters is affected by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ground mo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designs and completes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the subway station mod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 consistent ground mo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ilty clay found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est to verify each other. 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Xu Guang of Fuzhou Rail Transit Line 1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similarity theory, a shaking table test scheme was designed for the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model under the non uniform vibration excit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model was made for the size similarity ratio of the model to 1/30. and the galvanized wire material, and the mix ratio of the model materials and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the steel bar were designed.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silty clay foundation, the rigid soil box was designed and made in the steel box, and the steel box was lined with a certain thickness of polystyrene foam board to reduce the wave reflection effect. (2)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ubway station under the longitudinal non uniform vibration excitation was carried out. Three natural waves of El-Centro wave, Kobe wave and Chi-Chi wave are selected as input wav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shaking table, the peak value of seismic waves is adjusted and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drawn up. Using the ServoTEST vibration array system of Fuzhou University and considering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different seismic waves are input on the two shaking table, thus the non uniform seismic excitation is realized. (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easured acceleration, soil pressure and component stre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to the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the seismic wav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same cross s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and the soil body are obtained, thus the longitudinal non consistency is obtained. 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under vibration excitation. (4) using the ABAQUS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spati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model, carry out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soil interaction under the longitudinal non uniform vibration excitation, and verify each other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king table test and the finite element number are proved.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simulation analysis are consistent, but there is a certain deviation between the two values.
【學位授予單位】:福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U31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思進;獨立地面式地鐵車站方案芻議[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2年02期
2 陳小雄;蓋挖逆作地鐵車站的結構特點[J];現代隧道技術;2002年04期
3 賈洪梅;張青萍;;是什么構成了舒適的地鐵車站內部環(huán)境?[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齊鋒;陳曉寶;;談復合式地鐵車站的有限元數值仿真[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5 茅立平;;復雜橋樁區(qū)地鐵車站設計淺析[J];工程質量;2007年09期
6 趙德剛;;滿足客戶要求 搞好地鐵車站設計[J];都市快軌交通;2007年04期
7 ;地鐵車站集成應急控制系統(tǒng)[J];都市快軌交通;2008年02期
8 彭地;;淺談地下地鐵車站空間多樣性設計[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9 向娟;陳占鋒;;地鐵車站的防水現狀與改進措施[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年08期
10 E·帕霍莫夫;黃鳳珍;;地鐵車站之間的距離[J];地下工程與隧道;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靚;;地鐵車站的綠色設計原則與技術要點[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2 翟恩地;;飽和砂土中淺埋地鐵車站的抗震設計(英文)[A];第一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劉招偉;王夢恕;周世祥;;繁華城區(qū)修建大型地下立交多功能地鐵車站技術[A];第一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1999年
4 閆秋實;劉晶波;劉陽冰;;地鐵車站內爆炸沖擊波傳播規(guī)律的數值模擬[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張紅;李德裕;崔維賢;;地鐵車站火災人員安全疏散仿真分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王振信;;再論地鐵車站防水技術[A];重大隧道、地鐵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術——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防水排水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7 胡蒙達;王慶國;賈堅;;上海盧灣區(qū)55號地塊開發(fā)與地鐵車站及隧道共建的研究與實踐[A];2010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杜修力;廖維張;;地鐵車站內部爆炸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分析[A];2009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謝量瀛;黃長江;胡萬毅;;北京西單地鐵車站工程的系統(tǒng)分析與決策[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北京西單地鐵車站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1992年
10 汪敏;侯學淵;;后續(xù)路網地鐵車站壓縮規(guī)模之探討[A];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與地下工程施工技術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萬紅 實習生 魏薇 通訊員 孫剛;國慶前啟動地鐵車站安檢 明年修訂小客車調控辦法[N];天津日報;2014年
2 同濟大學教授 束昱;以地鐵車站為核心的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N];建筑時報;2008年
3 田豆豆 楊柳 鄭群華;武漢金銀潭地鐵車站“零滲水”的秘密[N];中國建材報;2010年
4 昱含;地鐵車站細節(jié)設計應更加人性化[N];人民鐵道;2011年
5 本報記者 袁弘;今日新益州地鐵車站封頂[N];成都日報;2006年
6 鄧愷;上海最深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封頂[N];中國建材報;2007年
7 記者 沈英甲;北京市政精心打造地鐵車站精品[N];科技日報;2005年
8 王立武 曾正賢;北京立交橋下建地鐵車站[N];科技日報;2004年
9 李忠東;世界大都市軌道交通面面觀[N];中國交通報;2007年
10 記者 張琦;13個地鐵車站交通疏導方案確定[N];西安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振坤;地鐵車站敞開樓梯空氣幕防火防煙分隔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姚國偉;基于乘客疏散仿真的地鐵車站建筑結構布置和設施協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3 孔鍵;地鐵車站內部空間環(huán)境人性化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王維;地鐵車站混凝土結構開裂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李淑;基于變形控制的北京地鐵車站深基坑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6 吳小將;同站廳平行換乘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變形控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7 齊鋒;地鐵車站纖維混凝土結構抗?jié)B試驗及阻裂防水機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曲樹盛;地鐵車站在內爆炸作用下的結構響應與破壞及地面振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王春;地鐵車站通風與火災三維數值模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10 余宏亮;基于工程圖紙的地鐵車站施工安全風險自動識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鵬;地鐵車站乘客集散仿真研究及其在設施協調設計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2 陳世棟;地鐵車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與節(jié)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3 王華鑫;多模態(tài)視角下西安地鐵車站標識中地域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王浩;基于多智能體的地鐵車站行人疏散仿真及其內部設施布局優(yōu)化[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廖莊;粉、砂土地層地鐵車站支護結構力學與變形特性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楊X;下穿隧道對既有地鐵車站的影響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7 徐嫣;地鐵車站客用設施通用設計方法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8 鄭學濤;基于反應位移法某地鐵車站抗震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9 劉敏;鉆爆法地鐵車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10 呂志濤;地鐵車站與其上覆建筑物地震響應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07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10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