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轉軌期間的信貸配給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04:02
信貸配給作為一種金融業(yè)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任何國家的信貸市場中都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不完善性。在20世紀50年代,信貸配給開始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但直到20世紀70、80年代以Stiglitz和Weiss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將不完全信息理論引入到信貸配給問題之后,才真正闡明了信貸配給的微觀機理,形成嚴格的信貸配給理論。一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取決于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否順暢。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下,商業(yè)銀行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我國以商業(yè)銀行為主導型的金融體系中,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主要取決于商業(yè)銀行是否會根據(jù)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意圖而調整信貸結構和信貸量以及其調整幅度的大小。由于現(xiàn)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是以信貸渠道為主,因此商業(yè)銀行的信貸配給行為自然會影響到央行的貨幣供給,并最終影響到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本文試圖從我國現(xiàn)狀論述、理論分析和數(shù)據(jù)實證論證三方面入手,對在1985-2009年期間信貸配給行為對我國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表明1985-1998年間信貸配給是以非均衡信貸配給為主,1998至今均衡信貸配給逐步增強。本文重點分析了非均衡信貸...
【文章來源】: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2009年,月280戶貸款大戶信貸款結構
燕燕崔澎溯{羹羹戮纂毅熬)粼夔摹巍羹)袋鑫鑫 鑫辨撇蘸鞭羹謹瞿羹蟾 蟾率率娜鬢照鑫黔;節(jié)耗截i榆多熱翻照熱駕熟撇琳攀巍鑫粉湯戮摧 摧圖3一 21980一1998年國有經濟部門主要經濟指標變動趨勢圖專業(yè)銀行將大量的信貸資金發(fā)放給投資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度越來越大的大量中小企業(yè)受到“所有制”歧視而遭受信貸配給。信貸資金分配的無效率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影響了經濟增長。遵循這一思路,把信貸配給因素加入到15一LM模型中,來分析信貸配給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存在非均衡信貸配給時,企業(yè)投資主要由銀行愿意提供的貸款量決定,該貸款量與企業(yè)投資需求之間存在一個缺口,致使經典的IS曲線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為IS左移至151,此時的15一LM模型決定的國民收入和利率都低于經典的15一LM模型決定的收入和利率(圖3一3).圖3一3受信貸配給約束的舊曲線圖
3我國轉軌時期信貸配給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圖3一 61998一 2002MZ與貸款額的變動趨勢數(shù)據(jù)來源:表3一6從圖3一6可以看出,1998一2002年貨幣供應量MZ的變動幅度要小于貸款變動幅度,信貸增長率遠低于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尤其是1998和1999年銀行貸款下降幅度特別大,從側面反映了銀行貸款意愿不強,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偏離了中央銀行的意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在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過程中,國有銀行加強信貸管理,過分規(guī)避貸款風險,由“風險愛好者”轉變?yōu)椤帮L險厭惡者”,均衡信貸配給的影響力逐漸顯露出來。對于微觀主體銀行而言,加重信貸配給程度是商業(yè)銀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最優(yōu)選擇,但對于宏觀經濟整體而言
本文編號:3587766
【文章來源】: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2009年,月280戶貸款大戶信貸款結構
燕燕崔澎溯{羹羹戮纂毅熬)粼夔摹巍羹)袋鑫鑫 鑫辨撇蘸鞭羹謹瞿羹蟾 蟾率率娜鬢照鑫黔;節(jié)耗截i榆多熱翻照熱駕熟撇琳攀巍鑫粉湯戮摧 摧圖3一 21980一1998年國有經濟部門主要經濟指標變動趨勢圖專業(yè)銀行將大量的信貸資金發(fā)放給投資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度越來越大的大量中小企業(yè)受到“所有制”歧視而遭受信貸配給。信貸資金分配的無效率降低了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影響了經濟增長。遵循這一思路,把信貸配給因素加入到15一LM模型中,來分析信貸配給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存在非均衡信貸配給時,企業(yè)投資主要由銀行愿意提供的貸款量決定,該貸款量與企業(yè)投資需求之間存在一個缺口,致使經典的IS曲線發(fā)生變化,表現(xiàn)為IS左移至151,此時的15一LM模型決定的國民收入和利率都低于經典的15一LM模型決定的收入和利率(圖3一3).圖3一3受信貸配給約束的舊曲線圖
3我國轉軌時期信貸配給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圖3一 61998一 2002MZ與貸款額的變動趨勢數(shù)據(jù)來源:表3一6從圖3一6可以看出,1998一2002年貨幣供應量MZ的變動幅度要小于貸款變動幅度,信貸增長率遠低于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尤其是1998和1999年銀行貸款下降幅度特別大,從側面反映了銀行貸款意愿不強,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偏離了中央銀行的意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在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過程中,國有銀行加強信貸管理,過分規(guī)避貸款風險,由“風險愛好者”轉變?yōu)椤帮L險厭惡者”,均衡信貸配給的影響力逐漸顯露出來。對于微觀主體銀行而言,加重信貸配給程度是商業(yè)銀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最優(yōu)選擇,但對于宏觀經濟整體而言
本文編號:3587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358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