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機構IT外包風險要素識別案例研究
本文選題:IT外包 切入點:風險識別 出處:《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對我國金融機構IT外包實踐中的風險因素和風險事件進行研究。提出了8個關鍵的風險因素和7個風險事件,并解釋了風險因素引發(fā)風險事件的原因與途徑。研究還認為與業(yè)務相關的IT素養(yǎng)、目標和文化方面的沖突、可供選擇的供應商較少,是現(xiàn)階段中國金融機構IT外包實踐中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素,也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顯著差距之處。
[Abstract]: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isk factors and events in the IT outsourcing practi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eight key risk factors and seven risk events. It also explains the causes and ways in which risk factors cause risk events.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re are fewer suppliers available for business related IT literacy, goals and cultural conflicts. It is the biggest risk factor in IT outsourcing practice of Chi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and it is also a significant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
【基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7500010405) 管理科學與工程重點培育項目資助
【分類號】:F830.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魯虹;孫紹榮;;IT資源外包的風險及防范對策[J];企業(yè)經濟;2007年02期
2 楊農;信息系統(tǒng)外包的決策和風險分析[J];學術界;2003年06期
3 李東;李猛;;國內外信息系統(tǒng)外包理論研究綜述[J];信息系統(tǒng)學報;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艷紅;;論行政壟斷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楊衛(wèi)軍,韋葦;化解村級債務的對策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3 周加來;朱芬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政府與市場行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李斌;;從資源控制到資源回饋——基層政權的鄉(xiāng)村資源管理模式之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查華超;;我國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制度演化路徑選擇[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王鶴;宋煒;;基于制度經濟學的基層灌溉管理單位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2期
7 于開紅;;三峽庫區(qū)農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治理結構與績效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0期
8 徐德信;;代理人為什么接受委托人的損害:“公有關系合約”的注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汪國銀;李茂飛;;國有企業(yè)的公司治理與管理[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帕哈爾丁;木卡特斯;;以產業(yè)鏈的構建提升新疆中小企業(yè)競爭力——以新疆薰衣草產業(yè)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宋妍;晏鷹;;社區(qū)共享資源自發(fā)供給的異質性效應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3 張震;;民有金融、民間財團和社區(qū)銀行——基于浙江溫州、臺州案例的比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4 錢忠好;冀縣卿;劉芳;;外部利潤、同意一致性與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使用制度創(chuàng)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創(chuàng)新的理論解析[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朱憲辰;章平;;業(yè)主自治的可能性:基于復制動態(tài)的合作均衡條件[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何嗣江;陳曄;;個人理性、集體理性沖突與協(xié)調:以金融衍生工具演進為例[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周彩霞;;共有信念缺失與法律成本的優(yōu)化配置——基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財行為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龔向虎;朱憲辰;;編碼系統(tǒng)、互動場景與局部知識演化[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吳曉路;史晉川;;非正式的第三方產品責任治理機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晏鷹;朱憲辰;;理解諾斯制度分析理論的變化[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榮;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風險投資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榮;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化風險投資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趙宏霞;B2C環(huán)境下消費者信任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5 徐連章;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李大良;資源與環(huán)境約束下我國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鐘琪;危機應對體系評估與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史寶康;企業(yè)網絡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正剛;我國農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單海源;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瓊;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一體化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雷;我國商業(yè)銀行引入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李明輝;我國地方稅收立法權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郝文君;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制度激勵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楊兆余;產權視角下的國家形成理論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貝;基于“兩型社會”建設的長株潭園區(qū)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成虎,胡秋靈,楊蓬勃;金融機構信息技術外包的風險控制策略[J];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02期
2 王曉燕;信息技術外包策略在我國金融電子化進程中的應用探討[J];國際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3 江兵,夏暉,劉洪;企業(yè)信息技術外包的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2年02期
4 武芳,嚴麗芳;通過戰(zhàn)略合作管理企業(yè)信息技術資源——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外包及其ASP模式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2年02期
5 樊治平,王巖;信息技術外包決策的對策分析方法[J];管理工程學報;2002年03期
6 李小卯,寇紀淞,李敏強;信息技術外包戰(zhàn)略性簡析[J];管理工程學報;1999年03期
7 毛美葉;王文濤;;國外信息技術外包關系研究綜述[J];管理現(xiàn)代化;2006年02期
8 汪云峰;司春林;;信息系統(tǒng)外包多階段決策模型[J];經濟管理;2002年24期
9 汪云峰;;信息技術外包合同后管理:控制維度與組織界面設計[J];經濟管理;2003年04期
10 徐中平,毛洪濤;企業(yè)信息技術外包戰(zhàn)略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乾;;淺析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項目工程造價風險[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0年08期
2 李勘;;武器裝備研制項目的風險因素識別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3 周互雄;廖建軍;;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探討[J];廣東建材;2008年08期
4 流星雨;IT外包 需求大于行動[J];中國電子商務;2003年Z1期
5 易觀;銀行IT外包不容樂觀 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是IT外包商最具希望的"救世主"[J];數(shù)字財富;2004年04期
6 唐曉輝;CIO怎樣做好IT外包?[J];知識經濟;2005年01期
7 ;大連,中國IT外包中心[J];中國科技產業(yè);2005年02期
8 孫世杰;做IT外包 先修“內功”[J];軟件世界;2004年10期
9 流星雨;IT外包 需求大于行動[J];中國電子商務;2003年Z2期
10 鄭佳;如何看待IT外包[J];互聯(lián)網周刊;2004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平;吳玲;;企業(yè)專利運作風險初探[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三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2 劉平;吳玲;;企業(yè)專利運作風險初探[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蔣麗;宋亞維;;淺談建設工程風險管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下冊[C];2005年
4 夏送斌;;電信新業(yè)務風險評估方法探索[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鐵成;李新華;;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在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風險識別中的應用[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6 黃元生;張偉娜;張巖峰;;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市場風險分析與評價[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陳雷;;淺談承包商如何加強工程風險的識別及管理[A];科學發(fā)展——七省市第九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8 閆黎明;;現(xiàn)代企業(yè)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責任和作用[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現(xiàn)代企業(yè)風險管理論文匯編(上冊)[C];2005年
9 尤宏;林長喜;;跨界污染事件風險識別技術研究述評[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江驚霞;丘志高;;IT項目管理中的風險對策[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屆青年論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沈娟;銀行業(yè)探索IT外包路[N];國際金融報;2004年
2 秦海波;IT外包,,中國企業(yè)有多少機會[N];經濟日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陳建輝;IT外包:中國市場正誘入[N];經濟日報;2004年
4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產品技術及專業(yè)服務集團管理服務部總經理 潘家馳;打破銀行IT外包堅冰[N];金融時報;2005年
5 IDG電訊;IT外包的商機來了[N];計算機世界;2001年
6 本報記者 諶力;從銀行IT外包看集成商的發(fā)展[N];網絡世界;2001年
7 ;戰(zhàn)略IT外包的三個“W”[N];網絡世界;2004年
8 本報記者 陸路;國際IT外包充滿誘惑[N];國際商報;2004年
9 ;羅馬尼亞吸引IT外包[N];計算機世界;2003年
10 首創(chuàng)網絡副總裁金宇;IT外包服務:讓企業(yè)“換個活兒法”[N];中國經營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商迎秋;企業(yè)戰(zhàn)略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2 肖利民;國際工程承包項目風險預警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王永;中國航空運輸企業(yè)戰(zhàn)略風險識別與評價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4 張明;城市土地整理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顏穎;中國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肖擁軍;旅游地開發(fā)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7 周南洋;供應鏈的風險識別、評估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8 林建宗;應用服務提供商模式外包關系的建立與協(xié)調[D];廈門大學;2007年
9 曹文釗;跨國公司在華R&D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10 金泉源;新藥研發(fā)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風險識別[D];重慶大學;2007年
2 梁旦;供應鏈風險分擔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3 包莉萍;中小企業(yè)產品創(chuàng)新項目風險識別與估計方法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4 朱相宇;企業(yè)轉型的風險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李玫;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風險評估及控制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08年
6 謝剛;小城鎮(zhèn)建設過程中風險預警與對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7 莫軍;汽車行業(yè)供應鏈風險識別與控制[D];燕山大學;2009年
8 周廣柱;新建大學園區(qū)建設風險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王志英;房地產投資的風險分析及其度量[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徐曉倩;我國輪胎企業(yè)項目融資風險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311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631191.html